正文

读《三国志》也有60多年(1)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作者:李子迟


1912年,毛泽东第一次接触到三国史事的记载,源自时任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长的符定一给他读的《资治通鉴》。他得到这本书后,如饥似渴,有好多天天天阅读,很多章节还能倒背如流。1918年,他在北京,因患足疾,住在协和医院1个月,也读了1个月的《资治通鉴》,且作了眉批。

1918年4月,罗章龙去日本。临行前,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他饯行。毛泽东写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湖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61~162页。)

“诸公碌碌皆余子”。诸公,指当时的当权人物。《后汉书·祢衡传》:“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文举,孔融字;德祖,杨修字。他们二人在《三国志》中均有传。

纵宇一郎,罗章龙(1896~1995)的化名。

1931年春,毛泽东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作后有其自注:“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三国时吴国韦昭注:贾侍中(指后汉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凌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当其(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4~35页。)

韦昭(203~273),三国吴史学家。他曾任太史令、侍中。他著有《吴书》等多种。他因触犯吴主孙皓,下狱被杀。他在《三国志》中有传。

贾逵(30~101),东汉经学家,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著有《国语解诂》。

1943年8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讲话说:“最近国民党出了一本书,是蒋介石著的,名叫《中国之命运》。他在这本书中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不知他是从哪里考证出来的。各位有看过历史书和小说的,《三国志》、《水浒传》、《封神榜》、《红楼梦》上都没有国民党,还不是照样有中国。”(《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7页。)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多次读《三国演义》。大概在此同时,他读到了现代学者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卢弼是三国研究考证大家,他毕其一生所撰的《三国志集解》,多为史家奉为圭臬。但是,毛泽东却从不迷信权威,经常向《三国志集解》发难,表示指责和批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