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乡隆盛开始,日本间谍的魔爪摸向了邻近的中国,桦山资纪、荒尾精、根津一、向野坚一等探路者频繁出没,黑龙会、汉口乐善堂、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等间谍组织也相继展开活动。中日之间开始进入了地下暗战:一场甲午海战,日本间谍取得制胜先机,令号称“海上霸主”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侵华战争中,日本间谍又屡施反间计、谋刺何应钦、策反汪精卫、害死吴佩孚、毒杀李士群??在中国内部搅起一波波滔天巨浪。
1871年7月29日,日本大使伊达宗城与清朝的李鸿章在天津举行会谈,签订了中日关系史上的第一个条约,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建交条约《中日修好条规》。该条规的主要内容有三:一、两国商民准在双方指定的通商口岸进行贸易(中国开放口岸14个,日本开放8个),但不得进入内地;二、两国之间货物进入对方口岸,均照对方海关的税则完税;三、两国在对方指定口岸可设领事,约束本国国民,民事案件归领事审理,刑事案件由领事和地方官会审。中国还不知道,条规签订之时,日本其实早已经在谋划如何侵略中国,他们从海路向南扩张的目标就是琉球和台湾,《中日修好条规》不过是对方施放的第一枚烟幕弹,躲在烟幕弹背后的则是一批批心怀叵测的探路者。
西乡隆盛的连环阴谋
西乡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维新成功后他一直鼓吹并支持对外侵略扩张,成为日本近代史上最早一位开始策划侵略中国的阴谋家。西乡隆盛惯于出语惊人,就是他最先提出采取外交政策防止欧美列强的干预,而后寻机出兵攻占台湾岛,“以便永镇皇国之南门”的侵略方针,而后又亲自策划、指挥部下同时从海陆两方面发起对华间谍战,将矛头直接对准了中国的东北与台湾。
1872年初夏,西乡隆盛在征得外务卿副岛种臣、陆军参谋板垣退助的同意后,经过一番详细商讨与周密策划,制定了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的第一次间谍行动,这次行动的执行者是外务省三位官员--池上四郎、武市正干和彭城中平。
三人伪装成商人先到上海,又经烟台到达营口,最后于当年9月到达奉天,也就是今天的沈阳。清政府一开始就对这三人的行踪感到十分可疑,派人跟踪监视,多次盘问他们此行的目的。狡猾的间谍总是敷衍着说:“我们就是参观参观,看看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贸易。”一旦涉及到政治问题,他们就以“我们是商人,不懂这些”来搪塞过去。盘查的清军虽然疑虑重重,可因为掌握不到一点证据,无法将其治罪。
这项负有特殊使命的刺探活动从9月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半年多里,三名间谍有惊无险地横跨东北多省,获得了不少重要情报。比如记录下当地的地形、气候、交通、政治、军备、产业、风俗习惯,调查当地的物产物价、商贸往来,还有俄国人在满洲的活动情况,他们甚至能准确说出辽河几月几日开始封冻、何时人马可以在河上往来、何时解冻等细小问题。
回国后,三位探路者受到了西乡隆盛与副岛种臣的热情接待,西乡隆盛非常关心中国国内形势,迫不及待地发问:“听说满洲因为军力薄弱,被俄国人占了很多地方,现在情况怎么样?”池上四郎答:“满洲军力一向薄弱,现在的盛京将军虽然要求朝廷重设常备兵,但没什么成效,因为整个清廷内部,官员腐败成风,军事防务变得很松懈。俄国人入侵中国,这本身就说明清朝官兵不堪一击。只有曾国藩的湘军与李鸿章的淮军尚可一敌,有可能对帝国未成的计划形成阻碍,不过他们目前都不驻在满洲。”
“中国的朝廷内部真是腐败透顶吗?不知道这样一个国家对帝国入主韩国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副岛种臣接着问。池上四郎说:“中国整个朝廷官争民利,吏治败坏,纲纪废弛,尤其是军队士气低落,兵员怯懦,战斗力极差,如果这种状态继续持续下去,不出数年中国就将土崩瓦解,现在正是帝国出手解决韩国问题的最好机会。”副岛种臣又问:“我还听说中国西北部正在闹叛乱,这是真的吗?”“阁下说的是甘肃回民发起的叛乱吧,清政府已派左宗棠率领大军前去镇压,不过短期内怕是未必能解决。”
综合以上情况,三名间谍在几天之后又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复命报告,里面涉及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介绍。西乡隆盛非常高兴,这份报告可是日本对中国成功实施间谍行动的最好证明啊!他时常翻阅着报告伫立在中国地图前,目光从东三省渐渐转向南部海疆,台湾岛?对!还有台湾岛,这是帝国从海路进入中国的绝佳登陆点,怎么能让此处成为未知地呢?紧接着,他开始着手策划第二次间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