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足了联想的胃口,IBM跟高盛集团的双簧大戏才真正开场。
帕尔米萨诺一边跟长城集团谈恋爱,一边向联想集团抛媚眼。不久,杨元庆就向柳传志递上了陈情表,要参与收购IBM的PC部门的竞争。帕尔米萨诺对联想集团这位少帅的心思拿捏有度:杨元庆从校门出来就进入联想集团,一路顺风顺水,是联想集团公认的柳传志的接班人。在柳传志退居二线之前,杨元庆的履历已经非常出色。可是要想接过联想集团的最高权杖,杨元庆还需要干成一笔大买卖,为自己增加震撼江湖的筹码。
年轻气盛,是成名过早之人的通病,帕尔米萨诺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过他仍然有些底气不足。
数字总是那么冰冷无情。从财务数据上看,IBM的业绩远远超过中国的IT企业,也没有出现一旦主营业务下滑,整个公司就拉肚子的情况,整体业绩还是比较稳定的。可是,在整个IT企业快速增长的环境下,IBM的步子就显得相当缓慢,而IBM增速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总体的边际利润不断下滑。
IBM的财报显示,2003年软件业务的边际利润为86.5%,公司总体边际利润下降1.1%。帕尔米萨诺非常清楚,在PC领域,惠普跟康柏的合并,已经将IBM挤下了神坛,IBM引以自豪的全球服务领域也出现了边际利润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的26.3%下降到2003年的25.1%。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IBM的PC业务收入还是不少,可是在IBM人的眼中,PC部门已经成了一个耻辱的符号。PC业务收入占IBM总收入的12%,但包括PC在内的硬件业务利润仅占总利润的0.7%。2001年到2004年上半年,IBM的PC部门业务收入达341亿美元,但累计亏损9.65亿美元。
在帕尔米萨诺向日本人兜售PC的时候,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对IBM的PC业务作出了悲观的预测。高德纳公司的预测结论是:IBM会在2007年前退出PC市场,理由是IBM的PC业务在表现最好的年度占其全部利润的不足1%,而该业务的盈利及增长趋势难以超越居于领先地位的戴尔。到了2003年,IBM的PC业务亏损加剧,当年的亏损额度是2.58亿美元。
在跟长城集团谈判的过程之中,急于出手PC部门的IBM, 其要价已经随着PC部门业绩的亏损而降低。几年前,还是狮子大开口,张口就是40亿美元的天价。而现在,20亿美元的谈判区间,还让IBM如坐针毡。在谈判的过程中,长城集团不断出现人事变动,让帕尔米萨诺更加担心。 IBM出手PC部门这件事如果再拖延下去,那高德纳的预测可就真成了现实,这个结果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
在联想疯狂多元化的过程中,柳传志和杨元庆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打造“联想式投行”。2003年11月,联想花1亿元拿下中国银行7亿元的不良资产。柳传志在拿下这笔业务之后,无意中泄露了联想的投行梦想:“我们希望为购买的企业创造真正的价值,借助联想在战略和管理上积累的经验、优势帮助企业连接上下游,重新产生造血机能。”
联想的投行梦想让高盛看到了苗头。
因为那个时候,高盛正在想方设法从证监会弄一张证券公司牌照。尽管高盛的代理人方风雷一直在努力,可是没有一家铁杆儿的合作伙伴,高盛要想拿下证券公司牌照,即便有中国官员的帮忙,那也只是妄想。在管制外商证券公司牌照的年代,谁敢这么做,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高盛现在已经完全摸准了联想的脉搏:现在联想如果能够拿下IBM的PC业务,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将最可怕的竞争者戴尔给灭掉。
在联想跟IBM谈判的前夕,高盛找到了联想。两家一见面,就如同干柴遇上烈火,相谈甚欢。联想想做投行业务,而高盛又是华尔街的大腕儿,如果两家联手,一定能够在中国有所作为。联想拿着中国银行上亿元的不良资产,急需专业的投行指导,高盛的出现让联想也颇为动心。高盛开出的条件是,成立新的证券公司,高盛控制的三家公司跟联想各持股25%。
证监会的官员后来拿到了一份报告材料,内容概括如下: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厚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高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德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四家公司联合组建新公司,各家均出资2.68亿,各占25%的股份,成立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报告中还有一项重要的请求,高华证券成立后,请求证监会同意高华证券与高盛(亚洲)有限公司设立一家外资参股证券公司。
联想没有禁得住诱惑,成了高盛控制高华证券以及后来的高盛高华证券的棋子。高盛让联想掏出2.68亿现金,仅仅只是成为高华证券以及后来的高盛高华证券的小股东,可是到了证监会那里,联想却摇身一变,成为高华证券拥有国资大股东背景的招牌。
高盛这一招瞒天过海,轻松取得了新的证券公司的控制权。在高盛诱惑联想的过程之中,他们还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那就是:高盛做联想的财务顾问,在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专业的投行服务。
这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局。
为了让最具有购买实力的联想成为真正的买家,IBM跟高盛合唱了一出双簧,先是跟长城集团像模像样地谈判,刺激联想,让联想等得急不可耐。然后,高盛成功诱惑联想跟自己结成合作伙伴,然后再出面帮助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这么一来,在联想眼中,高盛就成了联想巩固江湖老大地位的功臣,联想还会将高盛当成忠诚可信的朋友。事实上,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联想不知不觉就掉进了高盛跟IBM设下的圈套。已经饱受刺激而血液沸腾的联想,再也按捺不住心底的激动。不过,IBM冰冷的财务数据却令联想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高盛这个时候站出来了,如同一个牧师,把联想当做信徒:IBM亏损,主要是因为质保费用的支出影响了IBM的PC部门的盈利能力。为了彻底将联想的人侃晕,高盛搬出了实际案例详细分析,说由于IBM此前生产和出售的一部分PC产品安装了有问题的元器件,才影响了IBM 的PC业务业绩。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产品出现了问题都很棘手。情况糟糕的时候,整个公司的产业链都有可能因为这个小小的失误而被毁灭。对于联想来说,从几个人的公司到现在中国PC界的老大,什么滋味都尝过了,它太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了。针对联想的疑虑,高盛给联想支了一招儿,那就是让联想跟IBM谈判,在最后达成的协议中规定:如果今后在若干PC产品中再发现此类元器件问题,IBM将承担一切质保开支。
解决了产品问题,接下来的谈判就进入到了价格这个敏感的环节,初始价一直是联想的商业机密。
长城集团很快就发现,IBM似乎想要移情别恋。现在双方已经到了商谈具体价格的阶段了,IBM却突然跟联想眉来眼去的,这太不对劲儿了,而且柳传志已经派出了杨元庆、财务总监马雪征等干将去IBM进行考察谈判。长城集团意识到,快跟自己订婚的IBM将要上演脚踩两只船的俗套故事。太过分了!长城集团非常气愤,居然在讲究专一、忠贞的中国干这种事儿,那可就别怪我使出撒手锏了。
IBM的中国代工方是长城国际,长城国际(IIPC)一度是长城集团控股的代工企业,后来股份逐渐被稀释,现在的情况是:IBM拥有长城国际80%的股份,长城集团拥有20%的股份。假如IBM执意要将PC业务卖给联想,那么长城集团就不会放弃自己持有的长城国际的股份,这样一来,即使IBM将自己持有的长城国际股份卖给联想,那联想的代工依然是长城国际,但联想又怎么可能让长城集团成为自己的代工呢?这样一来,IBM跟联想的谈判就会卡在长城国际股份的问题上。
王之对IBM很生气,当IBM的代表找到长城集团时,王之的情绪很不好,他甚至表示,如果IBM要收购长城集团手中持有的长城国际的股份, IBM就必须承诺跟长城集团进行更深的合作。如果谈判不成,长城集团宁可不转让自己的股份。
长城集团态度很坚决,让IBM很苦恼,这样一来,IBM的PC业务出售事宜只能被无限期拖延。不过,这件事情对高盛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儿,高盛自有妙计,至于怎么做的我们后面再讲。现在,高盛要解决的是联想的态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