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靠近爱情远离婚姻?(2)

亚婚姻真相 作者:吴晓赟


第九个结婚纪念日变成了楚楚的婚姻忌日,尽管她还没有走向离婚,但是关于婚姻所有的美好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了。两年,这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如果是两个月,楚楚还可以原谅。可是,那是两年,她跟石迪从正式恋爱到结婚不过也是两年的时间。

楚楚哭得天昏地暗,她问石迪这是为什么。石迪说,不知道,越是跟她接触就越想跟她在一起,我在她那里得到了更多的慰籍。楚楚又问,那我们的爱情呢?我们的婚姻呢?我们苦心经营了九年的家庭呢?我们的女儿呢?石迪沉默,他实在不知道如何回答,他一直认为自己把这两段感情处理得很好,曾几何时还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男人。说白了,石迪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东窗事发后该怎么办,是祈求妻子的原谅,还是跟妻子离婚。如今,这样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容不得他逃避。

最终,楚楚选择了离婚,石迪无可奈何,他知道妻子的脾气,只要做了决定就不会改变。他们离婚的消息传到大学同学耳朵里的时候,又是一阵惊叹,宛若当年知道他们结婚一样惊诧。但是,就是这样,爱过了,还是散了。

女儿的抚养权归了楚楚,石迪每个月寄去应有的抚养费。楚楚和石迪都没有想过,他们之间从甜蜜到离异,给幼小的女儿造成了多么巨大的伤害。女儿在一天天长大,出落成大姑娘的时候,也面对很多人的追求。然而,女儿接受各色男人的追求,却始终不肯结婚。她的理论是,爱了,就散吧。父母那段失败的婚姻在女儿心中烙下了一个深深的伤疤,她认为像父母那般恩爱的人最后都以离婚结束,那这世界上根本没有长久的婚姻,更没有坚若磐石的爱情。楚楚和石迪很后悔,他们为自己当年的草率而感到自责,他们想让女儿相信爱情和婚姻,可是却没有资格。

爱了,散吗?这大概也是在亚婚姻的世界里苦苦挣扎的男女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有些人惧怕婚姻,他们就对爱贪婪,对婚姻却敬而远之。爱情和婚姻到底是因果关系,还是冤家对头?相信婚姻的人说,婚姻是爱情的证明;不相信婚姻的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终极体现,是对爱情担负的必要责任。当然,有些爱情并不能修成正果,但并不能否认那就不是爱情。有人认为,太多的婚姻责任扼杀了爱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从婚姻里逃之夭夭。

爱情和婚姻,不能单纯说它们相等,也不能单纯否认。如果两个人彼此相爱并且有共同的意愿成为夫妻,那么此时的爱情和婚姻必然相等;如果两个人并非真心付出,或者是单方面付出,那他们即使成为夫妻也不会长久,这个时候的爱情和婚姻就该是个不等号。婚姻是两个人心甘情愿去承担的爱情责任,他们愿意这样一辈子生活在一起,即使会吵吵闹闹,即使会磕磕碰碰,但都充满甜蜜。

有人认为,爱情本身跟婚姻是两码事,婚姻之外的不一定就不是爱情,进入婚姻的也不一定就是爱情。爱情纯洁,婚姻世俗,爱情没有门第,婚姻却要考虑地位、权势、房子、车子、票子,一张嘴就是数字。爱情一旦搭乘上婚姻的列车就变得俗不可耐,婚车上拉的不是彩电冰箱,就是沙发衣柜,都是可计算的财物,没有给爱情留一点地方。

不相信婚姻的人其实也并非相信爱情,他们所描述的一尘不染的爱情只出现在电视和文学作品里。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里没有物质做基础就等于被架空。爱情里只靠白水是无法存活的,像我们所看到为了爱不顾一切,哪怕是到处流浪都无所畏惧的爱情,是无法在现实世界里生根开花的。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恋人也一样如此。只要你需要生存,就不可避免要接触那些"俗气"的财富。

真正的婚姻,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信,诚信之信。可能有人觉得把诚信与婚姻扯在一起,婚姻倒像是一桩生意而不是爱的结合了。可实际上,婚姻之诚信是连接婚姻男女最主要的纽带,对配偶的忠、对家庭之责、对子女的义务,都在诚信之列。

在北宋有个书生叫刘庭式,字德之。他在考中进士后被分到了密州左通判官,当时在密州任刺史的是苏东坡。苏东坡对刘庭式十分敬重,皆因刘庭式是个言而有信的坦荡君子。刘庭式在没有当官之前曾与家乡的一户普通人家的女儿立了婚约,但还没有下聘金。不幸的是,在刘庭式当官后没多久,那位姑娘就在一场大病了瞎了眼睛。姑娘家庭贫寒,世代以农耕为生,哪里还敢高攀已经为官的刘庭式。与刘庭式有婚约之事,姑娘的家人自是不敢提起,只能将其烂在肚子里。然而,刘庭式自己却没有忘记,他依旧承认这门亲事,而且还准备好了礼金到姑娘家下聘。

很多人都劝刘庭式,"那姑娘已经瞎了,你娶她不是自讨苦吃,不如娶她的妹妹,这样也算是对她家有了交待,不算违背婚约"。然而刘庭式却说,"我当年与她订立婚约时,许给她的是心。她如今眼睛坏了,可心却是好的。我若是违背了约定,就等于违背了自己的心,那我的心倒是坏的了。而且,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再娇美的妻子都有年老色衰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更换年轻貌美的女子。人要有信,也要有心"。就这样,刘庭式娶了那位盲姑娘,而且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和和美美,还生养了几个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