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靠近爱情远离婚姻?(3)

亚婚姻真相 作者:吴晓赟


说到底,为自己不愿结婚找尽借口的人,恐怕不在少数不是对婚姻有心理阴影就是不愿意承担责任吧。不要总把爱情和责任分得一清二楚,也不要把道德从爱情的身体里生生剥离。很多人都在为爱情鸣冤叫屈,说爱情本来就无关乎责任,更无关乎道德。先到后到的都是爱情,即使是第三者,即使是拆散一个家庭,那也是爱情的力量。然而,爱情一旦失去了责任和道德的保障,还有何公正可言?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去当第三者,可以随心所欲出轨,然后跟所有人宣布"我那是爱情",这未免太可笑了。难道爱情就这么泛滥?难道爱情可以分给很多人?难道爱情就这么微不足道?

爱情变成婚姻必然会与几个元素紧密相连,经济、责任、义务、道德,这是无论如何都躲不开的。古人说的好,"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婚姻的目的,就是为了跟你一起生活。生活才是爱情的现实状态,柴米油盐就是婚姻的本质。在围城的门前徘徊犹豫的人,大多数是难以接受爱情状态和婚姻本质的人,他们想避开经济、责任、义务和道德,想更自由、更无拘无束的享受男欢女爱。

想必有很多人知道那首《凤求凰》,那是卓文君认定司马相如的一根红线。卓文君是汉武帝时代的一位富家千金,他的父亲卓王孙是当地首富。卓文君出落得娇美多姿、面若芙蓉,是内外兼修的一代佳人。她善于抚琴,热爱诗书,是无数男子的梦中情人。只可惜,卓王孙为女儿安排了一段并不幸福的姻亲,男方是皇室之人,但还没迎娶卓文君过门就撒手人寰。这对年轻的卓文君来说,是不幸,也是幸。不幸的是娇花之年却要在家守寡,幸的是此后遇上了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

当时的司马相如还只是一介布衣,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无父无母,虽踌躇满志却求官无门。除了琴棋书画,诗歌美酒,再也没有别的生活可言,寄居在好友王吉门下,勉强度日。王吉是当地的县令,跟首富卓王孙自是来往密切。一次,卓王孙宴请王吉,顺道请了司马相如。在席间,司马相如奏了一曲《凤求凰》,为的是表达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虽然他所知道的关于卓文君的一切都是听说。一曲《凤求凰》,就让卓文君心花怒放,她忽然觉得,这奏曲之人正是她毕生所求。就这样,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相爱了。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姻缘,一个穷酸书生,一个千金小姐,无论如何都难以匹配。然而,对于卓文君来说,司马相如就是一切,她不顾家人反对与司马相如雪夜私奔了。

私奔之后,卓文君脱下锦衣珠钗换上了荆钗粗衣,开始跟司马相如过起了苦日子。夫妻二人用仅有的钱在卓家对面开了一家小酒馆,生意火热。酒馆就开在了卓家对面,卓王孙想避都避不开,只好在众人的劝说之下接受了司马相如。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相如所写的《子虚赋》和《上林赋》被汉武帝看中,并擢升司马相如为郎官。如果不是他上书劝谏汉武帝不要狩猎,恐怕他的官位就不会只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职了。其实虚职也好,有官俸可拿,又很清闲,倒也是十分惬意。

司马相如名也有了,利也得了,唯独缺的就是后继香火。他跟卓文君成婚多年,都没有子嗣,于是便想纳妾生子。卓文君得知司马相如想要纳妾的念头后,伤心欲绝,便写下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白头吟》。司马相如看到后顿生悔意,想当初自己穷困潦倒之时卓文君不离不弃,而如今自己却打算负她,这太不厚道。于是,司马相如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与卓文君隐居林泉,又过了十年潇洒的生活后与世长辞。在司马相如去世的第二年,卓文君也郁郁而终。

可见,爱情与婚姻终究难以逃脱内心的责任和信念。倘若司马相如纳妾生子,这段故事倒不那么令人怀念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忠诚和责任感,让他最终没有失去这段历经波折、难能可贵的感情。

婚姻原本就是法律和道德的产物,是对爱情的尊重和庇护。有人认为道德和法律是爱情的紧箍咒,束缚了爱情的手脚,让爱情变了味道。然而,如若爱情失去了这些,便没有弥足珍贵之处了,跟那些滥情色情又有何分别?婚姻是爱情的衍生,是为了保护爱情的合法性而产生,它的诞生体现了人类在社会生产和历史变化的一个层面。也就是说,婚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在婚姻制度正式以法律法规的面貌出现以前,道德和诚信成为保护爱情最有效的途径。

当然,有一点我们需得承认,婚姻中的爱情有效期很短暂,这是人的生理特性所造成的。也许结婚后两三年,爱情就随着荷尔蒙分泌的减弱而消失了。那么剩下的几十年婚姻生活靠什么来维持?责任、诚信和道德。这是个俗气的话题,有太多人反感责任之类的说辞而抗拒婚姻。然而,真正步入婚姻的人即使不说心里也明白,"我对他/她,对我的孩子都有责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不婚的行列,意欲做个不婚的新新人类。或许,这些不婚族是不想背负沉甸甸的"责任"担子。不过,一路走来,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在面对激情消逝的时候总会生升起一种责任感,这是一份承诺,我们也不妨把这当成是爱情的见证。当你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一份承诺的时候,你也不妨小声地问问自己,"我爱过了,要继续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