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中国企业为什么总是集体性很受伤(4)

大道无形:日本商业の动作模式 作者:博君


外资对于中国企业所下的紧箍咒慢慢开始起效,很多企业已经有了切肤之痛。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未必就可口。天道自助,中国企业与其依赖外资,不如学习日本企业,依靠本国商社的力量,以本国商社为靠山,毕竟,说起来“共赢”,无论如何,自己人还是要比外人相对靠谱。日本企业及与其加盟的商社完全依靠本国力量,共同投资、互惠双赢的做法,对患有严重外资依赖症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将是很好的借鉴模式。

苟活于全球产业链的最底层

中国有着令日本垂涎三尺的资源禀赋,中国企业却始终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扮演着辛苦的外资打工仔角色。

根据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统计数据分析:2006年中国的GDP总量约为2.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量45.8万亿美元的5.6%。2006年中国生产了全球总量51%的水泥、33%的钢材、42%的建筑业材料、38%的服装、35%纺织品、35%以上家电等电子产品等等。在如此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中,中国企业又获得了多少价值呢?以5.6%份额除以最保守的35%的市场份额,得出中国商品价值仅为全球平均商品价值的1/6。

亚洲最大的服装和纺织品贸易商Li&Fung的董事长有一个著名的“3美元”论断,他说“平均来讲,在1美元的出厂价和4美元的零售价之间存在3美元的差价,与其去拼抢已经少得可怜的1美元制造成本,不如集中精力去瓜分那3美元的蛋糕。”而不幸的是,“中国制造”恰恰在为这1美元拼抢。

据《环球时报》报道,一双售价为299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元人民币)的“中国制造”女式皮鞋,皮鞋进口商支付给中国生产商的价格只有70克朗左右,而中国生产商每双鞋的实际利润只有五六元人民币。中国品牌鞋与国际品牌鞋的价格也相距甚远,双星鞋与美国耐克鞋的制造成本只有几美分之差,然而两者的销售价格却相差整整5倍。

中国生产了全世界近80%的玩具,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为9.9美元,而生产芭比娃娃的中国企业只能拿到35美分的加工费,其他的玩具如维尼熊、迪斯尼等也基本如此。而当这些“中国制造”的玩具贴上洋品牌以“洋货”身份返销中国市场时(这类产品占国内品牌玩具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立即身价倍增,一个芭比娃娃至少卖出100余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广东现有5000多家玩具企业,员工150多万人。但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从事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在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中所占份额很小,通常只能获得10%,甚至更少,大部分利润被外资品牌商、销售商取得。

我们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给别人做嫁衣,自己收获一点蝇头小利,如此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说,还要莫名背上反倾销的官司。早期的打火机、家电、2002年汽车挡风玻璃,2004年西班牙烧鞋,2005年温州鞋的俄罗斯之劫和意大利中国鞋被指有毒,2006年纺织品,2007年钢铁,2008年日本“毒饺子”事件,甚至2010年欧盟委员会刚刚发布的输欧光面纸反倾销调查……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事件可谓接连不断。

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所谓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市场。其构成要件:

(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为了使中国商品进入倾销黑名单,世界各国指控的理由可谓创新不断。刚开始,也许我们不懂得国际化的游戏规则,不自觉做过倾销行为。但是后来的所谓反倾销,明显是针对中国制造的敌意行为。

最近的调查更显示,50%的德国人和70%的美国人认为贸易自由化会减少就业机会,欧洲原本主张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等立场动摇,南欧一些国家甚至极力倡导贸易保护。

经济政治化,和政治经济化,历来被捆绑在一起,成为一种通行的国际游戏规则。国家、地区的政治关系融洽之时,政治被经济化,总有一方扮演“圣诞老人”的角色,到一方去大量采购商品;遇到政治矛盾,经济成为替罪羊,明显被打上了政治化的烙印,成为被制裁的对象。“中国制造”在海外频遭围堵,一切的关键就是异常廉价的中国商品,正是这种异常廉价让西方企业不知所措,于是政府不得不出面了,经济保护主义和贸易民族主义抬头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