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出狱的傅小石,喜讯接二连三,他五七年右派一案被宣布为错案,文革中“反革命”案也被平反,因喜讯来得过于突然,引发脑溢血导致中风,在妻子爱的感召下,终于战胜死神。
1、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举国欢庆,许多人都放鞭炮,吃螃蟹,全部三公一母。南京的下放人员陆续从农村回城,只是原来的住房都被别人占了,住房很难安排。全家下放的人特别是原来的个体居民更惨,拖家带口回到南京后却无处栖身,只好在小巷子里沿街搭建芦席棚,或胡乱搭个披子房,“十万下放户”成为南京的一大“特色”。王汝瑜也把年迈的父母亲从灌南农村接回了南京,既无钱又无力盖房,便让父母和自己挤在一起住。20平方米的房子隔成了两间,外间给父母住,里间自己和女儿住,连带烧火做饭。王汝瑜还在外间摆了一张方桌,方桌下面圈养了几只鸡。把鸡蛋攒起来,要去看小石时,就把鸡蛋卖了,买来面粉炒成炒面带到牢里给小石。泗洪螃蟹便宜,一斤只要几角钱。回来时,买上一些螃蟹熬出蟹油,下次探监时带给小石。
转眼又过了一年,1977年11月7日那天,吃完晚饭,父母早早上床睡觉了。王汝瑜收拾好碗筷,安排女儿睡下后就着昏暗的灯光,给女儿补起了衣服。女儿都14岁了,没穿过一件新衣服,都是拿自己穿过的旧衣服改的。
夜深了,突然门被敲响,“谁?”王汝瑜问。这么晚了,会是谁呢?她想。“是我。”门外是个遥远而又熟悉的声音,王汝瑜猛地站了起来,难道是他?她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跌跌撞撞冲到门口,一把拉开了门锁,果然是他,自己夜思日想的丈夫。“小石,真的是你。”王汝瑜的声音有些颤抖。“是我,我回来了。”小石面带愧色,手中拎着一只破藤条箱,那是他在狱中的全部家当。王汝瑜猛地扑上去,一下把丈夫抱在怀里,许久不愿松开。“回来了,回来了,你终于回家了。”泪水像两挂泉水,顺着两颊往下流。
在外间的父母听到动静拉开了灯:“谁回来了?”
“是小石,是小石呀!”王汝瑜擦擦眼泪,把小石带到父母床前。
“爸,妈,我回来了。”小石低着头说。
“哎呀,可回来了,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岳父母也在掉泪。
女儿从床上爬了起来,怔怔地望着爸爸,不知道自己是醒着还是在梦中。王汝瑜说:“是你爸爸呀!”
“爸爸--”小红终于喊出了声。
就在前一天的傍晚,小石突然被叫去谈话,队长徐兆礼和中队指导员侯金山都在场,进门后,小石毕恭毕敬的喊声“报告干部”,就像往常一样蹲在一旁。谁知,指导员客气地叫他坐到凳子上。小石很诧异,这可是在过去没有过的待遇,他预感到发生了什么事。果然,队长徐兆礼对他说:“你回监房收拾一下东西,明天一大早你可以回家了。”“回家?回哪个家?”“你有几个家呀,明天你可以出狱了,回南京!”“真的?”小石脑袋轰的一下,人整个儿成了一根木头,愣在那儿。他还不知道,“四人帮”倒台后,刚恢复工作不久的江苏省老省长惠浴宇主持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对他的案子十分重视,叫农场不管结论如何,先把人放回来再说。小石因此获得“保外就医”的机会。
“你是属于‘保外就医’性质。就是说,你可以回家看病,但是,回家后,不能私自外出,每周还要到派出所汇报思想。明白了吧?”指导员侯金山说。
“明白了,明白了,谢谢干部!”小石终于缓过神来,“保外就医”,不管怎么说,自己可以提前出狱了,可以和亲人团聚了,可以有在家作画的权利了。小石忽然间感到生活美好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小石就起床收拾行装,草草吃完早饭,便跟着管教人员启程回宁。
一道道田垄,一排排白杨,一望无边的麦苗……小石突然发现这个地方原来是那样的美丽,可在过去的七年间,却从没有过这种感觉。
他觉得似乎有人跟在后面,一回头,果然发现后面不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黄亚华,跟着自己学画的黄亚华。他不由微微一笑,轻轻地向他招招手。
黄亚华也向他招招手。昨天,听说傅小石今天出狱,黄亚华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既高兴又眷恋,他特地起个大早,要送一送老师,几年来,两人之间已经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他想问老师,今后,他能不能到南京去看他,可是他不能问,因为管教干部跟在旁边,他就这样默默地跟在后面,陪老师走着……
快到中午时,傅小石终于坐上了开往南京的长途汽车,这辆车四面透风,开起来哐当哐当响,车厢里挤满了人,许多人没有座位。没开多远司机就停下来带客,看样子是他的熟人,图的是不用买票,占点公家的小便宜。公路不宽,还有许多马车和牛车在路上走,所以,汽车开得很慢。小石就坐在自己的藤条箱上,汽车颠簸着很是不舒服。他突然想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每次来探监就是坐在这样的车上,在这样的路上颠簸七八个小时,然后步行20多里路去看他。她母女俩是怎样熬到的?他的心里一时充满了愧疚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