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紧锣密鼓部署战略时,一战也终于结束了,土耳其战败投降,而奥斯曼帝国也从此彻底瓦解。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如愿以偿地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如数收入各自的囊中。1916年,卡塔尔被迫成为英国“保护国”;1920年,英国获得对伊拉克、外约旦和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法国则获得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1925年,英国宣布塞浦路斯为它的直辖殖民地。而在那个时候,海湾地区的科威特和阿拉伯诸酋长国已先后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一战让英国如愿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要知道,在西亚特别是海湾地区,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实还在一战之前,英国就已经几乎垄断了这里的石油开采权。20世纪初,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英伊石油公司相继成立。一战后,英伊石油公司顺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石油垄断公司。它的资本到了1939年的时候已高达3000多万英镑,是26年前的15倍。石油产量由年产25万吨增加到1000多万吨,年利润率由5%增加到20%。为了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石油租借地内,英伊石油公司拥有自己的军队、警察和法庭,所在国政府根本无权干涉,那里俨然就是一个“国中国”。
英国在中东的“苦心经营”让它在这块土地上有能力可以傲视群雄。在二战前,英国在中东可谓是一国独大,这点无人会质疑,这也包括美国在内。它的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斤两有多少,即使是想撼动其霸主地位也是有心无力。
但形势是会转变的,随着美国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到了二战前夕,美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上头等经济强国,它开始变得不安分了。
还在一战后二战前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开始积极部署并将美国石油公司的触角盘踞至中东的土地上。美国慢慢向中东渗透,面对英法等其它大国,它希望重新分配石油产地。从1927年以后,美国石油财团先后获得伊拉克(摩苏尔)石油公司23.75%的股份,以及科威特、巴林群岛、沙特阿拉伯等地的石油开采权。慢慢地,人们发现中东的七大石油公司中有五个都来自美国。直到今天,这些公司依然是石油界的巨擘,它们跺一跺脚世界都会为之颤动。它们分别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现在已是埃克森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的前身纽约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的前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得到了在沙特开发油田特许权的德士古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公司。其中,埃克森和美孚在1年成功实现合并,而德士古则于2001年被雪佛龙兼并。
随着美国能源策略的实施,当时的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尽管当时的美国没有能源方面的顾虑,其石油储备不仅应付自己的生产绰绰有余,还能提供给其他的国家。只是好景不长,由于大量开采,美国自身石油储量下降,它很快就嗅到了石油短缺的危险信号。这样一来,牢牢控制住中东的石油资源就更是能源策略的关键所在。于是,我们看到美国在二战期间一步步加强了对中东的外交、经济和军事的介入。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已经可以从容介入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第一次向海湾派驻了军队。
也许你会有疑问,难道美国对中东的渗透没有引起他国的不良反应吗?至少英国这位老大哥不会心甘情愿让他人分羹吧?所谓“力不从心”这个词,刚开始是用在美国对英国身上,而二战后,这个词则被很好反映在了英国对美国身上。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残酷的二战大大伤了英国的元气,也削弱了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二战这个契机,让美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它有足够的实力让原先的霸主“退位让贤”,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的世界秩序”是它雄心勃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