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狂人鲁迅与北大校徽(2)

大师-大学 作者:刘克选


鲁迅是北京大学文化营垒的一员健将。他除了在教育部任职,还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并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他虽在1920年8月才正式受聘为北大讲师(北大规定,凡兼职教师一律只聘为讲师,不得为教授),授中国小说史略,但他与北大的交往,却肇始于1912年,当时如朱希祖、马幼鱼、沈尹默、马叙伦等北大名师,常常跟鲁迅聚在一起,交换意见,高谈阔论,月旦人物,评议时局。1918年5月起,鲁迅开始为《新青年》撰稿。《狂人日记》一炮打响,之后孔乙己(《孔乙己》)、华老栓(《药》)、九斤老太(《风波》)、闰土(《故乡》),尤其是阿Q(《阿Q正传》)等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相继粉墨登场,凸显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被蔡元培誉为“新文学开山”之作。同时他更以其匕首投枪之笔,写出了句句犀利、针针见血的一篇篇杂文,在嬉笑怒骂中将吃人的礼教、封建伦理道德等所谓“国粹”的华丽外衣撕了个粉碎,使之在光天化日下都现了原形。

在北大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的还有周作人、高一涵、沈尹默、吴虞等,也都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不菲的贡献。《新青年》之外,还有《新潮》、《国民》、《每周评论》等重要刊物,作为《新青年》的外围,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也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新潮》月刊是新潮社主办的刊物。新潮社成立于1918年秋,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口号,响应《新青年》发动的新文化运动,新潮社的发起人主要是北大的学生,罗家伦、傅斯年、徐彦之、康白情、顾颉刚、李小峰、谭平山、杨振声、俞平伯、毛子水、张崧年、何思源、孙伏园、朱自清、冯友兰、成舍我、高君宇等风云人物都是它的成员。北大每月拨出2000元作《新潮》的经费,李大钊还在红楼一层图书馆给腾出一间房子。1919年1月,《新潮》创刊,以欧洲“文艺复兴”相标榜,与《新青年》相呼应,鼓吹文学革命和伦理革命,反对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其文章以白话新体为主,使用新式标点。《新潮》一出,便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其第1卷第1期发行不到一月,就接连三版达10000多份,以后各期也多在15000份左右。新潮社还出版有《新潮丛书》。新潮社和《新潮》杂志在各大中学校中深受学生欢迎,浙江杭州师范学生施存统甚至也模仿办起《浙江新潮》,同样掀起了新旧斗争的大波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