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第一领导力中心看来,当《孔子》遇上《阿凡达》,妄图依靠科技和炫目的特效战胜《阿凡达》,注定是没戏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对《孔子》非常自信——《阿凡达》在描绘未来,《孔子》在追寻过往;《阿凡达》在追逐梦想,《孔子》在寻根历史;《阿凡达》有出神入化的高科技,《孔子》有朴实无华的原生态。在发哥向孔子后人以春秋大礼下跪的那一刻,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演技与情感融为一体,理想主义与世俗人生融为一体,这要比多少个imax3D屏幕,比多少个潘多拉星球人更真实、更炽热、更美丽。这一刻,《孔子》已经战胜了《阿凡达》。
所以,当我们把视角从《孔子》拉回到企业管理的现实中时,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好员工而言,并不能说企业会永续发展,或者说可以持续增长。倒退两年,谁会想到诸如日本航空业翘楚全日空公司那样的优秀跨国公司,今天也面临破产重组的命运;对于通用汽车那样曾经的世界500强标杆,也会有申请破产倒闭的那一刻。当企业遭遇危机的时候,指望依靠类似苹果iphone之类的高科技武器,或者靠着《阿凡达》那般炫目无比的绝活都无济于事。毕竟那个时候导致企业面临危机的,已经不是个体原因,而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大环境如此,企业安能独善其身?既然如此,危机之下的企业如何留住好员工,或者说,危机之下的企业如何动员和激励原来的好员工一起攻克时艰,闯关渡险?一旦这种危机过不去,企业最后的下场就会像雷曼兄弟一样,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都会带着遗憾离开。我们不能让这种双输的局面出现。
恰好契合孔子思想的本意,“仁者爱人”目前已经越来越成为好员工在一家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企业如何实践“仁者爱人”?第一领导力中心在管理咨询中发现,不能将“仁者爱人”理解为员工要什么就给什么,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感上的融入。真正为员工考虑的企业,懂得什么才是对于员工最有价值的事。比如好员工想要利益,那么什么能带来利益?能够持续带来利益的只能是能力。所以“给员工利益”的表面问题就转化为“企业如何提升员工能力”的真问题。把内部竞争做得更逼近市场真相,把日常业务训练做得再真实一些,正如《亮剑》中李云龙经常说的那句话“训练中受点伤,总比战士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强”。平时企业多在员工的能力提升方面严格一些,总比员工在竞争中被淘汰、员工赚不到钱要强,这才是最大的“仁者爱人”。虽然很多时候,它总伪装成“冷酷无情”,但却要比那种“含情脉脉”的“关爱”更能帮助到员工。
企业需要真正的“仁者爱人”,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字面意思和表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