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纪晓岚与和绅,你会选择哪一个
新闻链接:
2009年12月28日,《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在北京卫视隆重开播,这部古装大戏再次抢占了收视率制高点。
或许是基于民间传说,纪晓岚与和绅“官场斗”的故事才这么大红大紫。真要是查阅历史,你会发现他们两个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和绅为官的时候,纪晓岚都已经七八十岁了,还怎么可能在一起斗智斗勇?其次从官职上看,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也不是一个品级的官员,一个是当朝宰相,一个是文化官员,当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但这并不妨碍热播的《铁齿铜牙纪晓岚》抢占收视率制高点。“辫子戏”在中国影视剧中一度被冠以“老套愚忠”的标签。然而以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为主体的“铁三角”,屹立于中国电视荧屏十年之久。除了他们精湛的演技,有一点不得不提及,那就是纪晓岚与和绅在角色上的冲突感会让观众大呼过瘾,似乎每个观众都满意于和绅被整的每一个场景,对于和绅每一次阿谀奉承、百般谄媚、索贿受贿等行为痛恨不已,对于纪晓岚的伸张正义、义正言辞都倾力支持。
但似乎乾隆“眼拙”,如果我们把乾隆比喻成一家公司的总裁,那纪晓岚与和绅就是总裁手下的两位得力干将。令大家一直困惑的是,为什么这位英明一世的“总裁”乾隆,总不能明察秋毫,对于和绅这样的“员工”肆意妄为听之任之,为什么对于纪晓岚这样清廉的“员工”还是不能完全信任?乾隆“总裁”是不是仍然沿用中国权术里的“制衡逻辑”来利用这些员工搞平衡?
把乾隆放到帝王的角度,或许这样的疑问有道理。中国没有哪一位古代君主不讲究权力制衡,就连近代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也都是基于这样的逻辑。然而,如果将乾隆放到一家企业总裁的位置,你会发现,在选择如何用和绅、纪晓岚这两种不同类型员工的问题上,关键是他们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结果。
比如和绅的才华在于开源。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当朝廷都在为漕运的银子如何筹措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和绅采用官员征税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这个问题。尽管于情于法都存在问题,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解决了漕运所需的银子,使得南粮北运的问题得以解决。而在乾隆看来,纪晓岚确实清廉,也可以恪守制度底线,但唯一让乾隆“总裁”感到不满的是,一旦发生类似漕运治理需要银两这样的问题时,从纪晓岚那得到的答案总是不知所云。
或许这个时候乾隆“总裁”才意识到,光有忠贞不二的心态,光有道德制度的信以为真,但没有处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关键时刻也是于事无补的。这才是乾隆总是在关键时刻放和绅一马,甚至明知和绅问题多多,最后也没有处治的原因(到了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继位后,和绅才被抄家斩首)。一句话,打破一个旧世界很重要,但建立一个新世界更重要。如果只有批判却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对于问题本身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