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曼计划”的引导下,1952年,由法、意、西德、比、荷、卢六国共同组成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该组织将统一管理参加国的煤钢生产与销售等,而这也是欧洲迈向具有超国家性质联合的新起点。从此,欧洲诸国向着一体化的方向不可逆转地发展起来。
英国看着欧洲六国的举动,不由感到自己所希望的,西欧形成一种便于自己影响的松散联合的愿望将渐行渐远。而此时在欧洲,法国已经取代自己成为了欧洲联合的领头人。让英国感到难过的是,对于这一点,美国竟然采取了赞许的态度。美国为了对抗苏联,推行自己的全球战略,自然是积极支持西欧一体化。当美国看到英国的拒绝态度,它没有站在自己“伙伴”英国的身边,而是倒向了西欧的主要力量——法德联盟。最终,它们也将替代英国成为美国在西欧的主要伙伴。
出现这种始料不及的局面,英国对欧洲的矛盾心态挣扎得更加激烈,而这种矛盾的无法调和,也使得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外交处境艰难。“欧洲俱乐部”在国际事务上将会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也由不得英国不承认。英国因考虑到国家利益而想加入,又因担心国家利益而心存顾虑。事实上,无论英国是否还能在欧共体中占主导地位,欧共体的存在都将削弱它对欧洲大陆的影响。
其实,从拒绝入盟到被迫融入,英国对欧共体爱恨兼有。英国之所以如此,其一,是因其作为没落帝国企图挽住落日余晖的复杂情绪使然。其二,这也是因其过于考虑自身主权权益所至。最后,作为传统世界大国,实力虽下降,却还是无法接受以平等身份参与国际社会。爱也好,恨也罢,英国再无奈也得面对自己的衰落事实,也得面对欧洲大陆国家正在通过跨国联合而走向重新发展的事实。这是两种趋势在对碰,是旧的“英国的欧洲”和新的“英国与欧洲”的两种发展趋势在对碰。
也许,在自身势力还能覆盖全球时,英国人可以说欧洲是英国的欧洲,英国人可以通过“联彼制此”或通过“联此制彼”来加强自身对欧洲的影响力。确实,英国的“均势”一度让欧洲大陆国家的力量对比得以均衡。而英国通过扶“弱”抑强,也始终凌驾于欧洲诸国之上。在欧洲大陆相对稳定时,英国人又上演“孤立主义”戏码,摆出一副不干涉外人的面孔。
如果说,之前的英国凡事都是因势利导,那当“英国的欧洲”不再,此时的英国是否也该因势利导呢?要知道,“大英帝国”已经是明日黄花。英国在全球称雄称霸,那已经是18—19世纪的事情了。而在整个20世纪,英国却是在不断走向衰落。此时英国还想对欧洲大陆施以“均势”,恐怕也会是力不从心。
英国的力不从心是极其明显的。一战结束后,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然而,这个体系既不稳定也不完整,最后只能以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来补充。在欧洲问题上,关于德国的赔款问题,英国最后也不得不把主导权让给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