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购秦川,不可饶恕的错误?
2003年,已经在电池领域小有所成的王传福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抉择,挥师汽车领域。
一个对汽车毫无所知的电池大王,却豪情万丈,冲进技术难度高、竞争激烈的汽车制造领域,这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在有了第一次充电电池的成功冒险后,王传福又将赌注押在了“制造汽车”上。毕竟,电池产业的容量有限,因为全世界的容量只有30亿到50亿美元,这和汽车这一朝阳行业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在王传福的心中,未来的若干年里,电池业务将是比亚迪源源不断的利润来源。但10年、20年后,比亚迪的真正未来是汽车。
与当初凭借技术和人工研发充电电池不同,这一次,王传福采取了资本收购的手腕儿。
2003年1月23日,王传福宣布比亚迪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开始他在汽车制造领域内的人生第二次冒险。王传福这个人在汽车领域似乎没听说过,比亚迪在汽车领域又是怎样一个地位?很快,王传福成为媒体、投资人、公司高管等业内人士餐桌上、沙龙上、闲暇之余最热门的话题,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由两家国有资产单位投资组成,1997年才投入生产。当年,在陕西省汽车办公室副主任刘振宇的统帅下,秦川公司走出濒临破产的困境,并造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车--福莱尔。
2001年5月,福莱尔在西安展出,引起一时轰动,当时的省长、市长全部到场,“照片上所有的人都喜笑颜开。”福莱尔中文名是“飞天”,一层意思是中国货,二是西部才有。“名字是我自己起的,光这一点,就把那些合资公司比下去啦!”刘振宇说。
2001年9月到年底,公司生产的3000辆福莱尔全部抢购一空。由于零配件配套跟不上的缘故,第一批车中,甚至是问题车,也销售一空。但由于经营不善,在2001年,秦川的营运收入仅2.31亿元,亏损高达996万元,到2002年,其净利润仅仅达到了72.6万元。在王传福准备收购这家劣质企业时,秦川只拥有700名员工,企业设备使用率只有34%,还有3.4亿元债务和4000多万元关联企业贷款担保。对于这样一家企业,市场和股东对它未来的成长空间及在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力深表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