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节:盯住美元的输入性通胀风险(2)

通胀经济来了 作者:赵晓,陈光磊


理论上讲,当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时候,中国应该增加购买美国产品──事实上增加了284亿美元。不过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在人民币升值之前,美国对华出口已经在迅速增长,从2002年到2005年,美国对华出口额增长了190亿美元。理论的预测还有,如果人民币升值,美国人会减少购买中国产品。不过2005年至2008年,美国自中国进口额实际上激增了943亿美元,增幅39%。

按照官方的衡量方法,进口额等于单价乘以数量。如果价格的涨幅比数量的降幅要大,那么进口额会上升,导致美中贸易逆差扩大。而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美国却丝毫没有减少对中国商品的消费。这表明价格的刚性程度较高,也就是说,对于很少有替代性选择的产品来说,消费者会忍受较高的价格。

这意味着,利用制裁手段迫使中国升值人民币将使美国消费者负担更高的价格,进而减少美国人的实际收入。对于美国不顾美元走软、继续购买中国商品,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更加坚挺的人民币提高了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资本设备和元件进行生产的中国生产商的购买力。由于材料更加便宜,中国生产商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来保持海外市场份额。

此外,进口不会给美国创造就业岗位或支持就业的假定也存在很大问题。证据表明进口也能支持美国的就业。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美国生产商占了美国年度进口额的一半以上。它们购买原材料、元件和资本设备。这些进口支持了美国一系列行业的就业。

此外,据越来越多领域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自中国进口额中只有一小部分代表了中国的劳动力、材料和管理费用成本。而大部分进口额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生产的元件和原材料。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刘遵义在2006年的论文中写道,他发现中国创造的附加值只约占美国自中国进口额的37%。2008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经济学家库普曼等用另外一种不同的方法研究后发现,这个比例更接近50%。换句话说,尽管美国自中国进口额让人这么苦恼,其中有一半到近三分之二都不是中国创造的。相反,它反映出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工人和资本的成果。由于把美国自中国进口额夸大一倍甚至两倍,美国官方进口统计数据无法很好地代表就业岗位的减少。国会中工会控制的贸易讨论很少提到的是,很多美国工人的工作要依靠从中国的进口。跨国生产和供应链的扩展把美国高附加值的制造、设计和研发活动与中国低附加值的制造和组装结合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