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经昏暗,逐渐变成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咫尺之间,难分敌我,大家只能摸索着战斗。
南军在战斗中将“揣马蹄”与“一窝蜂”等火器埋藏于地,临战时用来对付燕军。“揣马蹄”这种火器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伏击战马的武器,估计与火蒺藜差不多。而“一窝蜂”则是一种与神机箭相似的多发型火箭,一般将32支火箭放入一个六角形的长桶中,桶内还布置着多层平面格板,格板中间有着蜂巢一样密集的洞。每一支火箭分别插入格板的一个洞里,而所有火箭的引线则集中束缚在一起,伸出桶外。使用时只须将引线点燃,桶内的火箭就会齐发,射程可达百步。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将“一窝蜂”埋藏于地下发射呢?那是因为各类大型火器在没有配备专用的炮架及车辆的情况下,埋地射击是常有的事。
此外,南军在作战中可能还动用了手铳,自从沐英于1388年首次在南方排列叠阵连续射击火器以来,这种战法就得到推广,当时应该普及到了北方。但是,南军犯了一个战术错误,就是他们举起火器射击时,闪烁的光亮反射到自身披挂的铠甲上,在黑夜中特别醒目,从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成为了燕军攻击的目标。
燕军没有南军那么多火器,他们专门向火光闪耀的地方攻击,或者刀劈,或者射箭,杀伤了很多敌人。
夜已深,双方精疲力竭,各自收兵。燕军宿于白沟河之北。朱棣带着数名骑兵殿后时,迷失了方向,他下马伏地观察白沟河河水的流向,才分辨清楚东西南北,顺利回营。
25日,燕军步骑兵10余万渡河再战。
南军也布阵备战,阵容宽达数十里。李景隆为了避免这个超级大阵营在进退之间引起骚乱,决定在战斗中不再轻易出击。
燕军大将朱能率领万余骑兵突击,但冲不动南军稳守的战阵。朱棣亲自带领数十名骑兵出其不意地从南军阵线的左掖杀入,而燕军一大批精兵紧随其后蜂涌而至。双方人马刹那间混淆在一起,闹哄哄地乱成一团。很多将领都不清楚部属的具体位置,大多数人不得不各自为战。
南军为了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派出2万余人兜路前进,企图威胁对手的侧后。朱棣望见燕军的背后烟尘滚滚,及时察觉到南军的意图,立即率领部分兵力返回去,将偷袭的南军拦截于河边堤岸。经过苦战,击退了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