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倭韩情事,已将决裂,如势不可挽,朝廷一意主战。李鸿章身膺重任,熟谙兵事,断不可意存畏葸。著懔遵前旨,将布置进兵一切事宜,迅筹复奏。若顾虑不前,徒事延宕,贻误事机,定惟该大臣是问!"
--军机处给李鸿章的谕旨
1894年7月的一天,正在督造炮台的闽浙总督边宝泉接到了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信。边宝泉有些纳闷,自己与李鸿章关系不算好,他怎么会给自己来信呢?
原来,边宝泉素来耿直,当初他还是一名小小的御史的时候,有一年,直隶闹水灾,灾民四出逃难,但此时直隶清苑县地方的麦子长得特别好,一棵麦上有两个穗,这称为"麦秀两歧",算是祥瑞。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想拿它来抵消永定河的水灾,拍皇帝的马屁,特地拣了"瑞麦"的样品,专折入奏,说是大清国的祥兆。这下子惹恼了边宝泉,就上奏折弹劾李鸿章"上祥瑞"事儿,让李鸿章讨了好大一个没趣。因此,两人关系不算好。现在,李鸿章给自己来信,是什么事呢?
信的大意是,听说洋员汉纳根在厦门修筑炮台,现在朝鲜战事紧急,如炮台事汉纳根能抽出身来,希望商调他到天津,参谋军事。
看完信,边宝泉心情凝重,他知道,若不是形势危急到了一定程度,李鸿章是不会放下身段,给他写这封信的,边宝泉不禁为国家的形势担心起来。
1894年,就在汉纳根忙着胡里山炮台建设的时候,此时的清王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危机,中日之间一场大战似乎在所难免。而汉纳根最终也卷入了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在他离开中国的不到5年时间里,中国发生了许多事情。旅顺港修造完成了,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号称世界第八强大的大清海军开始令世界刮目相看了。但在这种看似强盛的背后,战争的阴影也已经悄悄笼罩在东亚大陆。
因为中国的邻居,日本,开始崛起了。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向了一条向外扩张的道路。
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立即颁行了一个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并努力向海外扩张。一山不容二虎,在亚洲,极力扩张的日本已经引起了中国有识之士的警觉。特别是在"琉球事件"发生后,敏感的李鸿章就察觉到,国际形势变了,以前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外患是英法等国,而现在看来,身边的日本才是心腹之患。为此,李鸿章苦心竭虑地想了很多办法,希望遏制日本,但收效不大。
日本吞并琉球后,又把目光盯向了朝鲜,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全靠清王朝的庇护和支持。
为了达到吞并朝鲜的目的,日本开始加强发展在朝鲜的势力,并通过外交手段,力争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其实,就是变成日本的附属国。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而且在朝鲜,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本人不可靠,还是依附大清国为好,因此日本的外交努力并不太成功。
看到软办法不行,日本就来硬的。1884年,中国与法国之间因为越南问题,爆发了中法战争。日本觉得机会来了,这是一个吞并朝鲜的机会。当时,在朝鲜有很多政治派别,其中一个被称为"开化党"的团体,他们的政治主张是朝鲜不依附于中国与日本,实现真正的独立。当时的日本驻朝公使是竹添,他就积极拉拢这些人,向他们进行宣传说,只要他们发动政变,日本一定支持他们。于是,天真的开化党人在12月14日这天夜里,发动了政变,他们冲进朝鲜王宫,囚禁了国王,并强迫国王下诏革新政治,驱除大清的势力,并成立了开化党人组成的政府。其实,他们建立的政府完全是日本扶植的傀儡。
看到开化党人与日本勾结,推翻了国王,建立了一个亲日的政府,朝鲜政坛里大多数人都感到害怕,一些有远见的人连忙请求中国驻扎在朝鲜的军队,希望解救国王还政。
当时,中国驻扎在朝鲜的军队有数千人,他们行使着中国作为宗主国的权利。而这支军队的领导是吴长庆,以及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