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与血、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汉纳根心里明白,他必须做出抉择:是回避还是参与?按常理说,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完全不必冒此风险,做出回避的决定是很正常的。但是,他的正直品格不容许他这样做。因为在这场战争中谁是侵略者、非正义的一方,谁是自卫、正义的一方,他是了然于胸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入中国的阵营。仅此一点,就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自此,中国近代的甲午战争史上,便不可避免地有了汉纳根的身影,读者也会发现,拨开历史的迷雾后,真实的甲午海战是个什么样子,汉纳根在此又起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当时,汉纳根对李鸿章说,他在日本和朝鲜有一些朋友,他愿意去朝鲜,刺探当地的消息,获取一些对清王朝有用的情报。他的行程也很明确,"自愿赴韩勘度地势,侦探敌情","先赴牙口,并同队伍上岸",然后"自赴仁川、汉城察看倭军实在情形"。
李鸿章听他这么讲,很高兴,并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到中午,李鸿章还留汉纳根一起吃了饭。在饭桌上,李鸿章和他谈起目前朝鲜的军事运输问题,说他现在正在为派兵的事儿拿不定注意。
汉纳根说,牙山是军事重地,不能放弃,应该派兵增援。从陆路去兵缓不济急,应该从海上运兵前往,速度要快一些。李鸿章见汉纳根这么说,就做出了决定,由海路增兵牙山。
战事紧急,李鸿章还马上与汉纳根商量好了具体的行程安排:立刻从天津选派2000多名精壮淮军增援牙山,并雇3艘英国船只从海上运送。
为什么要雇英国船呢?用中国自己的轮船不是更省钱、更方便吗?
李鸿章心头的小九九是这样打的:用中国轮船运兵,说方便也方便,说省钱也省钱,但万一运兵船开出去遇上了日本舰队,遭到攻击,那就糟了。而雇英国船运兵,船是英国的,万一碰到日本舰队,日本人看到是海上霸王英国的船,想打也不敢打。要安全些。
李鸿章的命令一下,下面马上就行动起来。很快,2000多名淮军士兵整装待发,北洋衙门的营务处也雇好了3艘英国运输船"爱仁"号、"飞鲸"号和"高升"号,并制定了赴朝的时刻表:
汉纳根和这1100多名淮军一起随"高升"号前往朝鲜。"高升"号的船长是英国人高惠悌(Galswcr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