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节:朱敏的故事-采访朱德的女婿刘铮(5)

真情见证:开国领袖的亲情家事 作者:郭战平


记者:你们在朱老总那儿住了多长时间?

刘铮:住了有两三年的时间,到我那个大孩子两三岁的时候。

记者:后来朱阿姨是不是在北师大分到一间很小的屋子?

刘铮:是,因为当时呢,老人家也讲过,你们在哪里工作还应该搬到哪里,这样你们能够自力更生,不要依靠别人,要靠自己。

记者:那个房子怎么样,能给我们描述描述吗?

刘铮:那个家很简单,一个柜子,一张桌子,一张床,一把椅子,那个时候还是比较简单的。后来又给了一个两间一套的,一个单间,一个卧室,当时没有什么重要的家具,有一张桌子,一张双人床,那时候是木板床,单独一个立柜,然后就是炊具啊什么的。那时候就是感觉不错啊,困难还不少,我们两个,那个时候孩子还没有跟我们,老人家就说你们现在还很难把孩子带起来,孩子留在我这儿,我给你们管,你们不要牵挂,你们好好做你们的事。

“我始终牢记爹爹对我说过的话:‘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需要建设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爹爹对你的期望。’”

——朱敏《我的父亲朱德》

老人家本来活100岁没问题

戎马一生的朱德具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每次接见外宾,他总是提前二三十分钟到达。但没想到,这个习惯最终带来的后果竟成为后人的终生遗憾。

记者:您在外交部工作的时候,朱老总经常去会见外国元首啊什么的,所以您与他有很多接触的机会,据说,他是一个非常守时的人。

刘铮:对。因为我在外交部礼宾司待过一段时间,对礼节上的情况我还是比较精通的。老人家参加活动比较多,一般都很准时,提前出发,提前到。我当时考虑,外交活动准时就行,但是有的时候通过我们组织安排老人家跟外国元首会见,老人家去得太早,起码提前半小时,没有必要,时间都浪费了。

记者:后来您还给他提过建议?

刘铮:我也不是给老人家建议,是给主管秘书,我说提前几分钟到就没问题了,去得那么早,在那儿待着没事,也很尴尬。

记者:哦,因为他的日程是秘书安排的。后来老总知道后是什么态度?

刘铮:他的主管秘书就采纳了我的建议。结果就有一次,老人家也并没迟到,可是外宾呢去得比较早,差不多提前十几分钟外宾就到了,结果老人家走在后边,那次老人家回去以后就发脾气,但是没有跟我发脾气,他不知道是我出的主意,结果跟秘书发脾气,不过秘书也没有说是我出的馊主意。但是秘书受到了老人家的批评。老人家做事情非常周到,宁可委屈自己,不愿怠慢客人。

记者:我曾经听到过一个说法,说1976年老总去世跟他这个习惯有直接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铮:1976年,在人民大会堂,那次老人大概提前40多分钟就到了,那时候大会堂空调温度都是非常低的,那一次一下子感冒了,时间太长了。后来因为感冒引起肺炎、哮喘,老人家也有糖尿病,长时间的糖尿病,20多年了,后来饮食也不行,到最后是尿中毒,在这种情况下去世了。那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记者:您是不是后悔自己没有坚持劝他,假如他去得晚一点,也许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