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节:朱敏的故事-采访朱德的女婿刘铮(6)

真情见证:开国领袖的亲情家事 作者:郭战平


刘铮:但是都晚了。这件事在我心里头老是一个疙瘩,老是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想起这件事来都是很不舒服的,很痛苦。否则的话,根据老人家的身体,活100多岁没问题。

“爹爹去世时,我就在跟前,当看见爹爹的心跳在监视仪屏幕上变成一条笔直的线时,泪水哗哗地涌出了眼眶……

我想,这悲痛的哭声中有我对爹爹的依恋和爱戴,也有一个女儿孤寂情感的缺憾……

父亲像和煦的春风,带给人间满园春色,自己却两袖清风飘然离去……”

——朱敏《我的父亲朱德》

遗 产

朱德生活简朴,一生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节衣缩食,在所剩不多的工资余额中一点一点、用几近苛刻的方式积攒了不到两万元存款。朱德早就明确了这笔积蓄的用途。

朱德去世后,遵照遗嘱,康克清又补上一点钱凑成两万,替朱德交上了最后一次党费。

朱德生前多次对子女说:“我是无产者,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缴。我没有什么遗产,只有读过的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你们可以拿去学习。”

记者:您跟朱老总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朱老总是不是对您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刘铮:老人家一直说你们一定要跟普通人一样,孩子们小时候,老人家有时候坐车,他都跟孩子们说,你们上学,坐个三轮就不错了——那时候三轮车接送他们——我有车是因为我工作的关系,你们不要想别的,你们就老老实实的,别的学生怎么样,你们就怎么样。有的孩子在老人家身边住着,他清晨很早就带着孩子们出去,一块挖野菜去了,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过去。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他自己有一个藤椅,从延安时期一直带着,都比较破了,有的地方都散了,他用布包一包,还是坐那个藤椅,在办公室他也用。

记者:可以说,朱老总最后也没给你们留下任何财产,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是让后人受用终生的。

刘铮:对。我们认为老人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按一个普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一个普通人为群众服务,能做多少做多少,尽力而为。所以我们教育孩子也这样,你在你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好这是最主要的。如果你在工作上做不好,别的想法根本不行,根本就是胡思乱想。我们认为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站在爹爹朱德和康克清妈妈的遗像前,刘铮像在报告一份永远写不完的答卷。他一次次地告慰老人家: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他们走向部队,走向社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他们没有辜负老人家的期望,都在努力地工作,真诚地奉献……

星期天是朱敏家团聚的日子,虽然病弱的朱敏常常只能坐在轮椅上,但是儿孙的亲吻却使她感到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尽管从小到大这个特殊的家庭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特殊的感觉,但他们却深爱着这个家,深爱着他们的爷爷朱德。

后记:2009年4月13日,朱敏因病在北京去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