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虽不会说,但能做手势。在许多不需要说话或不便说话的场合,手势就派上用场了。
手势有两大作用,一能表示形象,二能表达感情。许多演讲家的手势语独显其妙,很是值得男士学习。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常习惯于用左手大拇指横插于坎肩,右手有力地挥动的手势:以右手坚定地探向前方,身体微倾向听众,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姿态。
两千多年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途中,因为断水,全军面临崩溃的危急形势。国王在战马上作鼓动演说:“勇敢的将士们,我们只要前进,就一定会找到水的。”只见他右臂向正上方高高举起,张开五指,而后迅速有力地挥下,使人有无可置疑之感。讲道“壮士们,勇敢前进吧”,他右手平肩往后收回,然后迅速有力地将五指分开的手掌猛地推向前方,给人一种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坚定气势。
可见,恰当的手势不仅有助于表达情感,而且有很大的包容性,往往是“无声胜有声”。论辩,尤其是赛场论辩与法庭论辩时,手势运用能构成论辩者丰富多彩的主体形象,使表达富有感染力量。自然而安稳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平静地说明问题;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表明心迹。
林肯在做律师时的老朋友赫恩登曾回忆林肯在进行法庭论辩时说:“他对听众恳切地发表讲话时,那瘦长的右手指自然地充满着动人的力量,一切思想情绪完全贯注在那里。为了表现欢乐的情绪,他把两手臂举成五十度的角,手掌向上,好像已抓住了他渴望的喜悦。他讲到痛心处,如痛斥奴隶制时,他更紧握双拳,在空中用力挥动。”
手势语“词汇”丰富,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个出色的谈话者,平时要认真观察生活,刻苦训练,积极付诸实践。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手势:
1.拇指式
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自然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
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微小或蔑视对方。
3.食指式
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一”、“十”、“百”、“千”、“万”……食指弯曲或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画线表示直线,在空中画弧线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并用式
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一般表示二、二十、二百……在一些欧美国家与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
5.拇指、食指并用式
拇指、食指分开伸出,其余三指弯曲表示八、八十、八百……如果并拢表示肯定、赞赏之意;如果两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之意。
6.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
三指相捏向前表示“这”、“这些”,用力一点表示强调。
7.仰手式
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这一手势包容量很大。区域不同,意义有别: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
8.俯手式
掌心向下,其余状态同仰手式,这是审慎的提醒手势,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表示安慰、许可之意。
9.手切式
手剪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10.手啄式
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性。
11.挥手式
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
12.掌分式
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行动起来”等意;掌心向下表示“排除”、“取缔”等义;平行伸手则表示“面积”、“平面”等意。
13.拳举式
单手或双手握拳,平举胸前,表示示威、报复;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义。
14.拳击式
双手握拳在胸前作撞击动作,表示事物间的矛盾冲突。
15.拍肩式
用手指拍肩击膀,表示担负工作、责任和使命的意思。
16.颤手式
单手或双手颤动,必须与其他手势配合才表示一个明确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