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在回忆列宁的演讲时写道:“在他那蒙古型的脸上,一双锐利的眼睛在闪闪发光,表现出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对谎言的反对以及对生活的忠实,他那双眯缝着的眼睛在燃烧着,使着眼色,讽刺地微笑着,闪烁着愤怒。这双眼睛的光泽使得他的演讲更加热烈、更加清晰,有时仿佛是他精神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从他的眼睛里喷射出来,那内容丰富的话语在空中闪光。”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可获得的信息总量中,眼睛要占80%以上。人内心的隐秘,胸中的冲突,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不断变幻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它犹如一面聚焦镜,凝聚着一个人的神韵气质。泰戈尔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眼神是运用眼的神态和神采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在面部表情中,是最生动、最复杂、最微妙,也最富有表现力的。
一般来说,不同的眼神表达着不同的情感。目光明澈表现胸怀坦荡;目光狡黠表现心术不正;目光炯炯表现精神焕发;目光如豆表现心胸狭窄;目光执著表示志向高远;目光浮动表现轻薄浅陋;目光睿智表现聪明机敏;目光呆滞表现心事重重;目光坚毅表示自强自信;目光哀颓表示自暴自弃……眼神的表达丰富多彩。诗人公木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会隐藏更不会说谎。”得体地运用目光语言会为男人增光添彩。
在与人交谈中,正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尊重;斜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蔑视;看的次数多,表明对对方的好感和重视;看的次数很少或不屑一顾,表明对对方的反感和轻视;眼睛眨动的次数多,表示喜悦和欢快,也可表示疑问或生气;眼睛眨动的次数少甚至凝视不动,表示惊奇、恐惧和忧伤;如果不敢直视对方,也可能是因为害羞,可能有什么事不愿让对方知道;如果怀有敌意的双方互相紧盯着,其中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别处,则意味着退缩和胆怯;如果谈判时有一方不停地转动着眼球,就要提防他打什么新主意或坏主意;如果是频繁而急促地眨眼,也许是表示羞愧、内疚,但也可能表明他在撒谎……
眼神的奇妙变化倾诉着一个人微妙的心曲,它是会“说话”的。在与对方交流时,让眼睛说话,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明亮有神、热情友善、充满智慧的眼神,向对方表明你的坦诚、灵活、自信和修养,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2.用眼神的变化表达自己内在的丰富感情。例如,讲到兴奋的时候,睁大眼睛,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哀伤处,眼皮下垂,或让眼睛呆滞一会儿,以渲染哀伤的情绪;讲到愤怒时,瞪大眼睛,怒视前方,让其充满着逼人的神色……总之,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应当配以什么样的眼神。
3.三种视线交替使用。这比较适合你的听众较多的场合,特别是演讲。三种视线指环顾的、专注的、模糊的。环顾的视线,可以照顾全场,关心每一位听众,增强听众的“参与感”,表明你是同所有听众交谈;专注的视线,就如同进行“典型调查”,把准听众的心理,可以用来启发引导听众,或者赞扬、鼓励听众,或者制止个别听众的骚动,调整、控制会场;模糊不清的视线,可以向听众表现演讲者在认真思考,加强话语的价值,也可以借此为视线变化的过渡,稳定自己激动的情绪,同时向听众表明自己有较好的经验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