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如边沁所说,我们的幸福感能够精确测量,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解释身边很多的消费行为。例如,如果你正口渴的时候希望买些水果解渴,刚好兜里有2块钱。水果摊上今天每个苹果的价格是1块钱,而每瓶可口的价格是2块钱;如果每个苹果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与每瓶可乐是一样的,你自然会买2个苹果而不会傻乎乎地买1瓶可乐。
但是,边沁没有发现的一个秘密是,如果你口袋里有了10块钱之后,你会买多少个苹果多少瓶可乐呢?你还会买10个苹果吗? 哦,谁也不想连续几天只吃一种水果。任何一种买起来划算的东西,当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得到的满足感就会越来越低(经济学家们称之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你在炎热季节吃第一个苹果的时候,狼吞虎咽;吃第二个苹果的时候,细咽慢嚼;吃第三个的时候?牙齿都酸了。也许随后的几天,想起苹果就觉得肚子难受。因此,当你口袋有10块钱的时候,你就会选择用一部分钱买苹果,一部分钱买可乐。直到你花出最后2块钱时,你从2个苹果中得到的收益和从1瓶可乐中得到的收益是一样的。如果你买最后2个苹果时的收益高于买最后1瓶可乐的收益,理性的你就应该继续买进苹果;反之,你就应该减少买苹果的量而多买进可乐。
换句话说,当你花同样的钱或者是付出同样的成本时,如果你是理性的,你就应该选择能给你带来最大收益的东西,直到随着这种物品数量越来越多,对你来说价值越来越低,等于另外一件东西带给你的收益为止。当你投资于黄金时,随着你投资额越来越高,你投资的收益随之降低、风险随之升高,你应该选择投资于其它边际收益相等的项目;当你玩命似的工作时,你会越来越感到疲惫,工作的效率会逐渐降低,这时你应该换换脑子,做点其它的效率与之相等的事情 用中国一句俗语来说,那就是“不要把自己吊死在一颗树上”,不必因为一颗树放弃了整片森林。
婚姻同样如此。如果你的青春永远不会消逝,如果你的钱永远不会花光,如果你永远不会因为寻觅爱情而觉得疲惫,你自然可以不断相亲,寻找最为满意的意中人 但事实却是,随着你的年华逐渐老去,你相亲的成本越来越高,你最为明智的选择便是适当地选择放弃相亲,成个家,安顿下来,把精力用在其它收益更大的地方,例如事业上。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男人们一般比女人们更不喜欢去相亲(或者说只要去相亲,他们就尽量做到能一锤定音),因为相对而言,男人们在事业上成功带来的收益比女人们更大。
如果和你做生意的、那位卖出苹果的水果商是个精明的人,他就应该仔细揣摩你消费每个苹果时带来的满足感。如果他希望多卖出苹果,那么,因为随着你买的苹果越来越多,苹果带给你的满足感越来越低,精明的水果商就可以在你即将放弃购买苹果的时候引诱你:如果你还买苹果的话,我就可以降价卖给你 正如很多饭店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推出的打折券那样:如果消费满了100块,你就可以免费点50块钱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