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疑病症是心理不安的转移

心宽病自去 作者:杨力


在面对病痛时,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有时,不是身体上有病,而是心理上有病。努力放下包袱和心理负担,保持心里安宁,就可以“心安而不惧”,就不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门诊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病人”,他们主诉很多,将自己身上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尤其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或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

我在门诊接诊过好几例这样的病症。有一例非常典型,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叫王丽的女孩来找我看病,自觉身体不正常已有三年多时间。从大二一次被小轿车意外剐蹭了一下之后,就开始“犯病”了。当时跌倒在地,碰破了头皮,但一直没有昏迷过。她去医院搽了点红药水,配了点消炎药便回家了。当时大夫告诉她,如果回家后出现发烧、昏迷等“高危”情况一定要到医院。可是回家一个多星期都没有出现医生所说的“高危”情况,但是王丽自己一直觉得头痛、头昏,头颅骨凹了一块。她坐立不安,又跑到医院检查。做B超、脑电图、脑CT以及其他多项化验,均证明她头部没问题。可是她不信,接着去其他医院继续咨询,做检查,均证明无问题,可是她就是不信。

从那以后,她还经常在网络中,或医学书籍、杂志上,对自己的一些症状进行对号入座,总给自己诊断出各种“疾病”。后来,她实在受不了了,差点儿寻了短见。有朋友介绍她来找我。从个性测试结果看,她属于敏感、多疑的性格。她的这种症状是非常典型的疑病症。为了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我给她开了两天的安定和三环类抗抑郁剂。然后建议她去做心理治疗。

其实,像王丽这样的疑病症,在现代人身上真的不少见。这跟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很大关系。这类人多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关注,要求十全十美。所以对于身体的任何一点点变化都会反应强烈,反复求证。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理不安的转移方式。有疑病倾向或已患有疑病症的人,应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帮助指导。

如何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

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如果有病,要及时检查。要相信医生,相信医生的各种检查,要在“无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努力放下思想包袱,相信自己是健康的,轻装前进。千万不能不去看医生自己就对号入座。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疾病观,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转移自己对“疾病”的过分关注。

第二,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调节。

当自己检查出没毛病时,要给自己暗示脱敏。比如可以给自己一些肯定:“我的身体其实是很好的,这都检查过了,没有什么问题,过去自己感觉到这儿痛那儿痛、这儿不舒适那儿不舒适,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缘故。”或是根据自己疑病的情况,写一些暗示性的语言,如“不必对自己的健康怀疑,我很健康”,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数日一次,其效果较佳。

第三,多参加活动。

积极加入到各种活动中,就会减少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参加自助爬山活动,参与到社区服务的工作中,或是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等,这样做,使患者注意力转移,减少疑病症发生的几率,并且对辅助治疗疑病症也有益。

杨力启示:

对于疑病症的调理,借《黄帝内经》中的两句话——“志闲而少欲”和“心安而不惧”——来给大家提建议,不要过多地思虑,平常注意保健身体,再忙也要学会“闲”。 努力放下包袱和心理负担,保持心里安宁,就可以“心安而不惧”,如此才可以摆脱疑难病症的困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