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显然是被气糊涂了,居然站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对其污蔑:"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他的意思是说,你太平天国简直就是国家的,不但是国家的简直就是中华民族的妖孽,"敬鬼神"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你们却放在一边,反而弄了个邪魔外道的教来蛊惑人民,必将被天谴。
这当然是点中了太平天国的死穴,基督教在中国许多传统知识分子眼中与邪教无异,现在又被洪秀全利用起来与国家对抗,简直就是与整个中华文明对抗。曾国藩的这一谣言显然取得了中国正统知识分子的支持,而让太平天国陷入了一个绝境。这绝境非常可怕,一个集团如果不能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很可能会无疾而终。
太平天国哪里能忍受这样的谣言攻击,立即用军事行动来说话,派出了林凤祥、李开芳率领2万人出江苏北伐,号北伐。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入安徽、进河北、渡黄河、走山西,直捣直隶,进逼天津,北京已近在咫尺。在北伐军节节胜利时,清政府再发谣言:"长毛贼,有万千,坐南京,心不安,望北京,在眼前,围怀庆,枉徒然,走到济源一阵烟。","一阵烟"是指太平军所攻一处,绝不留守,继续向前。同时也给人一种感觉:太平军不过是一阵烟,很快就会消逝。
紧接着又有谣言出炉:"初贼之北犯也,就善卜也占之。卜者曰:'此去遇僧而败,遇平而灭。'贼故见僧即杀,不知其应在王(按:指僧格林沁)也。"
这很可能是事后诸葛,但北伐的确在两年后失败了,南京城内的太平天国内部又开始了内斗。内斗的结果是,几个首领被杀,精英人物石达开被逼带领天国的精锐出走,南京城成了一个无兵之城。
曾国藩当然不会闲着,立即炮制谣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这谣言说的是,南京城内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内斗。
不久后,清政府再发谣言,说洪秀全已死。之所以发这样的谣言,是因为清政府准备攻打南京,想来个先声夺人。洪秀全这个时候当然还没有死,不过,他这个时候已经准备死了。首先,有谣言说,天国的大将李秀成已经投降了清朝,其次,南京城已经成为孤城,各种谣言纷纷传来,让这个制造谣言的高手真正地感觉到了谣言的威力。
最终,洪秀全在南京城内自杀,太平天国运动宣告了失败。
在后来的许多知识分子的著述中,都能看到关于太平天国的记录,很多书中都提到,这群"长毛贼"如同一群蝗虫,所过之处,一片焦土。这些著述写得非常真实,有时间有地点,有证人。但当你翻到这些著述的作者署名页就会发现,作者大都是满清的御用文人和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顶礼膜拜的普通知识分子。我觉得,很多关于太平军滥杀的叙述都属于谣言,军事行动下,难免玉石俱焚。而把军事行动上升到道德高度,就显得有些矫情了。
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犯了这样的毛病,道德决定一切,他们在称赞那些秋毫无犯的军队前,想没有想过,这也是一群杀人的队伍。他们对待敌人的手段不可能仁慈。
后世对太平天国的不太友善的议论,可看作是那场谣言大战的一个余波。的确,很少有农民大起义如同太平天国这样,炮制了那么多谣言,而又被对手以谣言来攻击,即使是它失败后,还有谣言来攻击它,可惜的是,它不能还手了。
其实仔细来分析,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谣言大战,谣言在里面无非起到了"泻药"的作用。所谓"泻药"就是发泄,就是你来我往的叫骂,这可纯粹就是百姓所谓的造谣。当然,"泻药"的功用也不能忽略,它有时候能让我们周身舒畅。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曾国藩,在制造了一个谣言后,都有这种舒畅的感觉,谣言之所以屡屡被传播,大概这也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