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与苏宁这两大巨头,一个起家于北京,一个起家于南京,原本一直是隔江而望,划江而治,迅速的扩张却使它们难免兵戎相向。
2002年,苏宁在北京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北京市场上与国美和大中角逐。苏宁进入北京并没有受到国美与大中的强力阻击,这与国美与大中在北京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和因此而高涨的自信心有关。更重要的是,此时的黄光裕正在全国市场上谋划布局,以期实现国美均衡发展的目的,并不认为有必要对苏宁的北京攻略大动干戈。尽管如此,还是看得出来,几家企业都在北京市场上暗自较劲,从它们的店铺选址、广告投放和定价上,都能嗅到浓浓的火药味。最有趣的一个例子是,苏宁一家北京分店的周边,陆续开张了国美的四家店,苏宁处于国美的重兵包围之中。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国美进入了高速扩张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家电渠道变革的风暴,率先实现全国性连锁。
国美与苏宁双雄并起的形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最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出现的,自然是其他的家电商家,特别是实力紧随其后的永乐。
已经在上海滩站稳脚跟的陈晓,正在热衷于揣摩市场需求,寻找新的模式和增长点。他在公司管理上全面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做到了行业最先进,他同时也在思索,在残酷的行业竞争中,相对弱势的一方如何才能在强者通吃的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如何能增强对上游的发言权从而降低成本?如何才能对抗实力强大的全国性家电连锁企业国美、苏宁的强烈攻势?
也许受到了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合纵"策略的启发,陈晓暗下决心,要建立起联盟,对抗"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
2002年,在陈晓的力促之下,一个被称为"中永通泰"的行业联盟出现了,大旗一树,一时间应者云集。这个联盟最初由北京大中、上海永乐、河南通利、青岛雅泰、成都百货五家家电流通企业发起成立,后来浙江五交化、广州东泽、深圳铭可达、武汉工贸等家电流通企业加入其中,9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上海中永通泰电器营销有限公司", 董事长由张大中担任。这个联盟的门槛很高,参与者都必须是本区域的龙头企业,联盟最多时拥有16家成员,销售总额远远超过国美。
联盟虽然是一个松散的组合,其实际功能也不可小觑,它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各成员企业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地组织"规模统购与分销",以"联合体"的优势从上游厂家获得较大的优惠让利,力求获得价格优势,同时相约互不侵犯彼此的领地。"中永通泰"尽管对外声称联合的目的是为了"对抗国外的零售巨头",但国美和苏宁都感觉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杀气。
联盟和国美的摩擦从广州开始。就在广州国美开业的同一天,"中永通泰"方面也在广州举行了"大单采购"的合作意向发布会,当天签订的采购订单总额超过10亿元。"中永通泰"的核心成员--东泽电器干脆组织了大批宣传员,到国美商场的门口派发促销传单,一来对国美施加些压力,二来也是想藉此拉走一些客源。
国美对当时"中永通泰"的评价是:"联盟不同于连锁。形象一点说,这个联盟就像是一架马车上拴了9匹马,而每匹马又听命于不同的主人。"
黄光裕非常冷静地看待这个联盟的崛起,他认为这样的松散联盟不会成什么太大的气候,内部的矛盾和竞争必然会使联盟不攻自破。
2005年7月,国美正式进驻苏宁的大本营南京。
与三年前苏宁进军北京时国美的心态不同,国美的兵临城下,对苏宁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压力。
苏宁的全国发展并不均衡,其60%的销售和利润产生于南京市场,如果南京市场份额的一半被国美抢走,其核心利润来源也会受到严重打击。国内两大连锁家电巨头国美、苏宁开始从远距离的冷战走向贴身肉搏,而伴随这一场大战的还有国内成百上千种家电品牌。
在开业前,国美盛邀全球家电业的巨头聚首南京,黄光裕要当着一百多位全球家电制造企业的老总和近两百家全国知名媒体记者们的面,高调进入最大竞争对手苏宁的大本营,实现全国一级市场网络布局的收官。尽管国美专门办了一场晚会,主题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然而这种柔和的曲调并没有冲淡战斗的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