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压力下,中国家电行业特征发生结构性突变,这种变化带来价格竞争、产品和渠道同质化的竞争、渠道控制权争夺、厂商利润分配以及渠道和制造企业利薄等现象。由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大国,其生产规模远大于市场需求,利润来源难于依托差异化的产品和技术。产品和技术的同质化,导致利润来源只能依靠销售规模,而要实现销售增长又只能采取价格战,使得整个行业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家电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决定了市场发展的方向是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渠道商往往通过控制与消费者的接触来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并企图利用定价权强化这种地位,这样难免形成与制造商的矛盾。
家电厂商之间争夺主导权引起的"内耗",已经使这个行业不堪重负,到了需要制定新的"游戏规则"的时候了。在这样的大势之下,真正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比拼,而是要求上下游企业共同优化供应链--即企业竞争变成以终端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效率的竞争。
黄光裕态度鲜明地指出:"假如大家永远处于互相利用、互相猜忌的状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国美不跟我做我跟大中做,大中不跟我做我找国美做,都不跟我做我跪下来求大家做,然后我再想办法报复,这就将是恶性竞争循环。如今,厂家、商家谁想把谁挤垮、谁想把谁控制在手心之中,可能性都是不大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加强互信和真诚度,减少排斥与不信任,为长远发展设计努力的方向,来整合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厂商互相信任和沟通,是建立新型厂商关系的基础。这种新型厂商关系,应该理解为家电供应链的整合,包括信息共享、物流合作和服务的无缝衔接,最终形成消费者需求、企业研发生产到渠道商销售的扁平化平台。
不但厂商之间需要重新定位和整合,中国家电流通渠道内部也需要启动一次自发的全面整合。
中国家电流通企业的数量超过了32000家,而美国家电流通企业已经少于1000家,美国前三大家电零售商的市场占有率更已超过了80%,这说明中国家电零售流通业的资源有进一步整合的空间。而随着家电行业的不断发展,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目前已经超出了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的范畴,资源竞争将是未来厂家和商家都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如今多数西方企业都拥有30个以上的联盟,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更是达到了平均每家约60个主要联盟。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厂商之间、商商之间的战略联盟已成为争取竞争优势的必然之路。
国美倡导的"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战略联盟观点,得到了与会众多家电企业的广泛认同。
于是,2004年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继往开来的节点,国美组织的这次北京峰会,成为行业由非理性竞争走向理性整合的一个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