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篇(2)

7-12岁科学家庭教育标准手册 作者:陈光


品 悟

著名幼教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对于儿童来说,体力劳动不仅能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还给儿童一个丰富的思想世界。”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劳动本身,还在于能促进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劳动主要是双手的劳动,手的发展有利于整个机体的发展,尤其能促进脑的发展。在幼儿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家长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早期劳动能力的培养,如扣扣子、穿衣服、系鞋带、洗袜子等,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能力。还可通过帮妈妈拿水杯、摘菜叶、拿扫把、提生活用品等劳动,促进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协调各种生理器官活动。

洗袜子——孩子手脑并用的游戏。洗袜子就是一场小孩子的游戏,虽是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却能让孩子的各方面得到锻炼。孩子虽小,刚学洗衣服,手脚不协调,不懂洗衣服的章法,常常弄得满身是水,甚至连鞋袜、地板也弄湿了,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手脚就协调了,洗衣服的技能也就提高了,就不再往身上、地上弄水了。家长千万别小看这一点点变化。通过洗衣服孩子身体得到了锻炼,协调能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表面上看是手脚协调了,技能提高了,不往地上、身上弄水了,其本质是什么呢?怎么洗得干净?洗衣粉该怎么撒?孩子的大脑在洗衣服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袜子——发展思维智力的手段。手脑并用的劳动训练,是发展思维智力的良好手段。因为孩子参加诸如洗袜子、洗碗、叠被子等家务时,需要用手触碰袜子、碗碟和被子等东西,用脑去思考如何洗才能干净、如何叠才能叠整齐等,这些刺激的增多,会使得孩子的脑细胞在数量和体积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育,对智力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事实也是这样,从小就做家务、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有才干,在智力上表现得更加聪慧。

溺爱是吞噬孩子美好心灵的蛀虫,娇宠是不良品德的温床。父母不宜娇惯溺爱孩子,若想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一定要有培养孩子自理的意识和能力。洗袜子,是孩子做家务的内容之一,让孩子从洗袜子开始生活自理的路程吧。

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游戏,做家务无疑也是孩子的游戏。当孩子满手肥皂搓洗自己的袜子时,劳动的观念正慢慢进入他们幼小的心灵。而洗完袜子后父母赞许的眼神、恰到好处的鼓励,带给孩子的快乐和成就感无疑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所以,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就千般溺爱,万般小心,对家务活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动手,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或者以孩子应当好好学习为由,不让孩子做家务。恰恰相反,让孩子做分内的事情,分担一些家务,不仅能让孩子的大脑得到休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将为他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