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典语录(2)

遗失的手稿 作者:散树


有人说,一个人吃饭是件令人伤心的事情。但此时的苏菲,不但没有些微的孤独感,反而觉着心旷神怡。一顿慢慢享用的早餐,外加一杯热茶,她觉着整个伦敦的春天满满当当,都是自己的。

“那时觉着,你是走路不小心撞了树,会向树道歉的一个人。”迈克尔说。

苏菲忍不住扑哧一笑: “那现在呢?”

“现在觉着,如果你打路上经过,树会寻思着挪开。 ”苏菲和迈克尔同时哈哈大笑。

“为什么七百万人中,偏偏让我遇见你?”迈克尔静静地望着她,声音充满了轻柔。但他显然并不需要她的回答: “为什么喜欢还要拒绝?”

没等苏菲说完,迈克尔从桌子的一侧转向苏菲。他轻轻地撩开

她脸庞的头发,在她耳上吻了起来。

苏菲说:“好的。不过我想起一个问题来:一个律师和会计师同时落了水,你只能救一个,你会怎么做:去看场戏,还是去遛狗?见完他们,记着告诉我答案。”

仿佛两人已经穿越了很多世,生生披荆斩棘,世世跋山涉水,才有了一刻的相拥。他们在长时间的拥吻里发现了对方的孤独与寂寞。它们藏在他们的血液里,在几近成灰时,遇见了彼此,映照着彼此,也同情着彼此。

明知爱不过是大自然隐身施演的一场骗局,明知爱上迈克尔不合理,但苏菲却停不下来。

她不无难过地发现,她已太久不曾放松过,就像那个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永没有完工的时候。一次次推上去又滚下来的石头,注定是她逃不脱的魔咒。

“瓦尔登”,一个闪烁着神性光辉的名字,苏菲想,到底是瓦尔登湖成就了梭罗,还是梭罗使得那片湖水不朽的呢?

“你说的这种感受,我也有。有时读着一些诗,觉着被作者写得那么好,心里既感激又羡慕。感激是因为诗人帮我们写出来了;羡慕是觉着天地之机都被他们先占了,留给我们可写的东西不多了。”苏菲笑着说。

“羡慕的感觉我没有过,”迈克尔看了苏菲一眼,“可能是因为我无意跟诗人争饭碗。他们够难的了。以诗谋生,难度系数堪比闭着嘴打哈欠。”

“后来没他的消息了。”苏菲说道:“那天回家后我嘀咕:主啊,请宽恕他吧,做个典型的坏诗人也挺不容易的;请原谅我的虚伪吧,我不想昧着良心夸他,但我一边是天使,一边是魔鬼,它们拿我当球踢了。”

“你没听说过一个故事吗?讲的是笨裁缝缝麻袋的事。这裁缝忙活了老半天,到最后才发现把自己缝进去了,这个裁缝就是我。”

如谚语所言: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它所爱的地方。

“只能依靠月光才能找到路,而他受到的惩罚是比整个世界都提前看到黎明”。

玛丽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婚前迈克尔发现她脾气暴躁,但想着她会慢慢改变。玛丽婚后是变了,但变得比以前还坏,争吵成了他们每天无时不在的内容。

物种的意志的力量远胜过个人的力量,因此情人对一切足以使他厌恶的特点视而不见,忽视一切,错判一切,把自己永远拴在情欲所钟的对象身上。他就是这样为幻觉所消退,剩下的就是一个令人厌恶的终身伴侣……一个坠入情网的男人能够清楚地看到并且痛切地感觉到他的新娘身上难以忍受的缺点和性格,足以使他终生受难,却还不足以把他吓退……因为他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是自身的利益,而是还没有出生的第三个人的利益,尽管他在幻觉中以为是在追求自身的利益。

她想起尼采的一句话:任何苦难都无法;而且永远无法,让我对我所认识的生活作伪证。她依然记得第一次见到这句话时,立刻想跑到尼采墓前敬献花圈。一个饱经生活蹂躏、几乎成了弃儿的人,却坚定地告诉我们这些,这是多么踏实、感人,而又无限神秘啊。

“爱比杀人重罪更难隐藏,爱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阳光。”

“世界所有的运动,最后都导向两性交欢。”苏菲昨晚入睡前,记起蒙田有如是之见

他打来的这个电话,是他们之间最后的联系吗?买给他的书,甚至都没机会给他。为这样一个结局,接下来很多天里,苏菲都很难过,同时还夹杂着对人性的怀疑。只有这难过与怀疑,是她握在手上的,迈克尔曾经存在过的有力证据。

她想,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一些先天既有,但认识,至少可以在我们无助的时候,带给我们一些安全感。

迈克尔从瑞士回来后,两人又走到了一起。较之他上次的突然离去,这次也很突然,但却是自然而然。

接下来的时日里,她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痛苦境地。这痛苦日日袭来,令她一天天分崩离析。

他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性的关系,失去了深度。这令苏菲非常恼火。难道她与他之间就该远离“性”,只谈勃朗宁、叶芝与济慈?难道他曾给过她愉快的性经历?难道远离了她,他的深度就能达到一万英尺?

与迈克尔之间的爱,既然有上山,就一定会有下山的时候。

爱逃避我们,我们却热情地寻求它,像寻求那座埋葬在世界憎意的海洋下的亚特兰蒂斯大陆。

爱情的瀚海里,会水的人寥寥无几。那些人要么在现今喜马拉雅山的山洞里,要么在千百年前做了赤足的托钵僧。

“不敢当。”丹尼尔回答,“文人的事,是留给那些有话没地方说的人做的。”

“此岸不是爱众生的上帝的作品;而是魔鬼把众生带到世上,看他们受苦受难来取乐的。”

“天不绝人怨,故使吾见汝。”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你看,张爱玲说得多好呀。

苏菲觉着他的私生活比中东还混乱。

“我们之所以发怒,是因为我们对世界和他人抱有过分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达到了危险的程度。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