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到朋友孙勇家,他正在数落儿子帅帅:“为什么回来这么晚,是不是又去打游戏了?真是死不悔改啊!”
“爸爸,你冤枉人了,我这次没有……”
“不要再狡辩了!”朋友打断了孩子的话。
抬头看见我,他不好意思地苦笑了一下,说:“这孩子,玩游戏到了痴迷的程度,几乎天天都去游戏厅。”
“爸爸,我今天晚回家是因为补课了,不信你打电话问我老师。”得到这个机会,帅帅急忙为自己申辩。
孙勇见儿子说话时面色严肃,表情认真,意识到自己有可能错怪了孩子,就没有再吭声。
“不仅这次,还有好几次你也冤枉了我!”帅帅抓住这个机会,继续说。
“真的?”“当然是真的,每次我刚要开口,你就拿话堵,我才没到你想象中对游戏那么痴迷呢。”
孙勇听了,认真且仔细地看了儿子一会,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到这样的结果,我开心地笑了,帅帅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许多父母,一提到孩子顶嘴就生气,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蔑视。
事实上,如果孩子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或者把事实的真相讲出来,这倒是一件好事。
一天吃过晚饭,妻子收拾碗筷,桐桐也凑上去帮忙。妻子不想让她的积极性受挫,就递给她一个空碗,让她拿到厨房。
桐桐高兴地接了过来,妻子就去拿剩下的碗和盘。
“啪嗒”一声,妻子刚转身,就听见桐桐手中的碗掉在了地上,转身看时,发现碗摔成了两半。
“你是怎么搞的?拿着碗却把它摔破?”
桐桐嘴张了一下,又闭了起来,没有说话。
这些细微表情被我看到了,我觉得桐桐有话要说,就鼓励她:“你认为妈妈批评错了,就说出来啊。”
“碗破了,是因为太滑了,从我手中溜了下去,不是我有意把它摔坏的!”桐桐听我说完,有些委屈地对我讲。
然后,她就把眼光转向妈妈:“我是真想帮着你干活,真不想把碗打破啊!”
妻子听后,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些过分了,于是接过桐桐的话说:“好了,我知道了,下次再拿碗的时候,小心点就行了。”
桐桐点了点头,弯腰去捡地上的碗片。我也急忙蹲下身,与桐桐一起捡。
很多时候,你以自己主观的语言去批评孩子的时候,可能存在偏差,或者言过其实。对于内向、胆小等类型的孩子来说,他虽然感觉到委屈,有可能也不敢表达出来。
这时候,你主动给孩子一个争辩的机会,鼓励孩子把心中的话说出来,这样孩子心理不会压抑,心情也会变得舒畅。
我注意到桐桐这次张口又止的情形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她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换衣服的时候,看见桐桐在旁边,就会问她:“桐桐,看爸爸这件衣服如何搭配?”桐桐听了,像个行家似的思考了一会儿,又让我多换几件比较一下,最后才慎重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为了鼓励桐桐,只要不是出席太正规的场合,我都选择桐桐给我指定的衣服。为了能够使我穿衣服更有水平,桐桐会在妈妈那里偷偷取经,为此还获得了不少穿衣方面的知识呢。
如果一家人准备出去旅游,我也会问桐桐想去哪里,为什么要去那里。桐桐就会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然后我会对桐桐不了解的景点进行补充,并带她到她想去的地方玩。
生活中,我时时处处有意识这样,多给桐桐说话的机会,引导桐桐讲出自己的想法、观点。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桐桐思维活跃多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你给孩子多一些说话的机会,不仅能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而且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提高孩子的智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等。
所以,你不仅要给孩子争辩的权利,还要在生活中处处鼓励孩子多说话,这样,孩子在你批评错的时候,才有胆量与你争辩;在被别人冤枉时,也敢说出事实真相,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