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者走穴,枪手卖字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 作者:(美)克里斯托夫·金


 

教育产业化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是:教育、学校不再是纯洁高尚的象牙塔,而是一个以出售学术知识来获利的营利性机构。我们看到的是,诸多教授、学者荒废学术,变身为走穴捞钱的主,很多学生沦为高额学杂费的埋单者和客户。当枪手横行,学术被掂价卖字,我们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教育产业化道路是否走的对,走的顺?

四年前的深秋,在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5首届中国培训发展论坛”上,我作为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特邀的美国高端职业教育专家即席演讲“美国职业教育与中国启示”。

在演讲中,我首次提出“按需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倡议中美及海内外精英携手建立以中国为桥头堡的亚太地区职业教育中心,打造世界级中国特色的高端职业教育品牌,大规模培养以全球竞争市场为导向、以信息科技为手段、以优质就业为目标的中高端紧缺技术和管理职业人才,迎接21世纪中国优秀人才优质就业、企业创新和国家竞争力全方位升级的挑战。

同时,我还着重强调基本教育的非盈利和非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完全不同于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市场作用。在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在基本教育的大门上贴上“教育产业化”的招牌,更没有一个国家让“拜金主义”堂而皇之地潜入大学体制、师资和课堂。

鉴于本章篇幅有限,不能对中国学界出现的诸多怪相一一分析,仅就枪手这一现象进行深度解剖。

不学无术者倚仗枪手将自己装潢成有识之士,是当下中国甚是盛行的一个现象。自知自明者一定颇有几分愧色,不思悔改者籍以各种理由搪塞狡辩。

有些学者、名人,美其明曰有写作班子,实际上就是不劳而获,雇枪手为己代笔,写成功传记,写论文,写博文,还理所当然地大言不惭,哪有一点学者、名人的高风亮节和铮铮风骨。不夸张地说,这些不知“惭愧”为何物的人正在一步步地把中国干净的“文字”环境变成一个充斥着假象、虚伪和堕落的污浊之地。

其实,很多学者和民间枪手之间有许多似曾相识之处。

他们同样著书立说,学贯中西,同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一样为钱奔波,竭尽所能。不过,一个是精英,一个是草根;一个名利双收,一个只为利不为名;一个不务正业,走穴成风,一个为生活所迫,尽心尽力。而最重要的一点不同是,有些学者往往故弄玄虚,狮子大开口,有失学者的朴实本色,而枪手则实打实地按行规办事,追求一点点蝇头小利,算是秉承着作为枪手的特色。两者相比,学者显得道貌岸然,而枪手循规蹈矩,这不由得让人反而对枪手平添几分钦佩。现在的中国学界弥漫着这样一股价值错位,学术道德下滑的不正之风,当真是令人担忧啊!

中国书市竞争激烈,最活跃的现象莫过于“枪手”为所谓的名人们量体裁衣,写传记或奋斗史,然后由当朝名人、明星联袂倾情推出。现在去书市走一遭,一排排的书,从中要找出几本不是名人出的书,或者没有名人推荐、作序的书,还真是很少见。说实在的,压根就不是在传播知识、学问,而是在搞一种变相的商业盈利,利用名人效应实现最大化的盈利目的。

细究起当前市面上充斥的各种成功学、励志学的图书,无不打着哪个机构的总裁、知名培训师、最什么什么的心灵导师等字眼,殊不知,这些看起来牛逼哄哄的宣传语很可能都是子虚乌有的。一些三十左右的年轻人,有那么一点聪明才智和成功阅历便自命不凡,花钱雇枪手为自己大写特写传记什么的,他们真正的人生才开始,有什么经验和阅历,又有多少经验和阅历足以去指导别人的人生。就像一个才一岁的孩子,他可能刚刚才学会走路,且走的歪歪扭扭的,然后他去指导别的小孩要怎么走路,谁信呢?没人会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