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黑暗中升起黎明(5)

黑暗的声音 作者:夏榆


 

当梵高描述马其顿地方情形的时候,那些矿工们听得入迷。他们需要也渴望福音的慰藉,以及唯一正确的上帝的知识。梵高告诉那些矿工保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设想,他是一个脸上带着忧愁、痛苦与疲劳的皱纹的矿工,没有光彩与魅力,而只有一个不朽的灵魂,他需要的是不会腐烂的食物,这种食物名为“上帝的话”,上帝叫大家仿效基督,人应该生活得朴素些,要经历生活的考验。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圣经·马太福音》第5章3至6节

我开始去北山了。阅读着梵高的时候,我就很想了解北山人的生活,因为那也是我眼前的生活。我是看着北山之上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从北山之上取石,从北山之下的河湾运土的。有一个夏天,每一个昼夜北山之上的人们都投入到劳作之中。他们要给自己建造一个教堂——那种穹形的屋宇,尖尖的屋顶,悬挂在空中的十字。我在电影里看到过这样的建筑,它们和黑衣主教黑衣修女一起成为某种神秘主义的象征。没有想到的是,它们会出现在我的生存之地。我每天身穿窑衣下矿井的时候就能看到北部的山峦之上,那幢耸立在山顶的穹形的建筑,建筑之上的十字。

穷人是需要宗教的。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对的。因为他们一无所有。一无所有的人应该有慰藉,应该被上天眷顾。这是我从梵高那里知道的道理。我读着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书信,在信里他表达了对他所见到的困苦中的人群的看法。

我走近北山那幢穹形的屋宇,我在屋外看见一个瘸腿的头发花白的老人,他和一只黑狗照看着这幢房屋。我从窗子往里看,看到受难的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画像。有一个砖石垒起的讲台,讲台之下是一排一排木制的粗糙而简陋的长椅。老人喝住了他的狗,让我从窗外往里看,老人说在周六这里会有礼拜,礼拜的时候会做弥撒。我听着似懂非懂。我对北山之上的人们所做的事情一点都不了解。即使是在星期六看到他们所做的礼拜之后,我也不能理解。我看到坐满大屋宇的妇女和老人,他们有的还带着孩子,有的妇女敞着怀奶着怀里的婴儿。这些人都是矿工的家属,他们的男人或者儿子像我一样终日行走在地下,行走在地心,在那里劳作。我看见那些老人和妇女坐在穹形屋宇大厅里那一排排长椅上。女人的衣服陈旧,面孔不施粉黛,身上带着在地里干活的尘土,她们和年老的褴褛的男人一起面对上天呼告和祈祷。他们在祈祷平安,祈祷欢乐和幸福。我注意到他们的表情,那是沉醉的,虔敬的。

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听见了他们的呼告和祈祷。这些穷人,他们生活困顿,生存艰难。他们把上帝看做信仰,把信仰看成是寄托,信仰依靠着这种寄托,期待着生活对他们露出善意的微笑。

在我所在的矿区,有14座煤矿,这些煤矿的周围被大山环绕,后来我发现,每一座煤矿所在的山区里都会有一座尖顶穹形的教堂,都会有一些衣饰褴褛面如土色的贫穷困苦的信者。虽然我不能理解,但我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山上人的生活是好的。因着他们的信仰,他们和山下的人不一样。

我是属于山下的人。作为一个无知和蒙昧的孩子,我不信仰上帝,任何的宗教都不信仰,任何的信仰都不在乎。但那时候我信了梵高。在认识梵高以前,我的精神没有遇见过安慰。梵高使我看见了安慰。我读懂了梵高作为传教士带来的上帝的福音,那是送给穷人的礼物,也是送给我的礼物: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圣经·马太福音》第7章7、8、12节

身处黑暗之地,我感受到梵高传递过来的光亮和温暖。

我坐在黑暗之中,坐在灾难之地,周围是荒败的废墟,无边的寂静和广大的虚无。但是我内心安详,灵魂沉静。我遥望和铭记着梵高,用他的孤独抵御我的孤独,用他的失败消除我的失败,用他的不幸瓦解我的不幸,用他的觉醒完成我的觉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