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盗墓派别之分(1)

古墓贼影 作者:沧海满月


■ 分派别南北相当

中国古代盗墓贼从地区上分,有南北两派,以长江为界。北派中又分出洛阳(河南)帮、关中(陕西)帮等很多派别,每帮各有“活动范围”,外帮很难进来。一般情况下,各帮互不侵扰各做各的。

北派以“巧力”见长,如盗洞打在何处(棺前或棺尾)、掘成何形(方洞或圆洞)都有讲究,十分诡异。方口形的盗洞就是北派所创,因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黄土地上多见,圈内俗称“关中式盗洞”。北派盗墓贼在工具的使用上特别讲究,如洛阳铲就是北派盗墓贼发明的,他们既可以利用它来盗墓,也可以施展他们盗墓的绝技。

南派则以“巧技”见长,手段超强,通过自己或是祖传的经验,结合所掌握的堪舆理论来探穴盗宝,他们对中国古代的风水知识有独到研究。北派发明洛阳铲。南派则善于使用“望”、“闻”、“问”、“切”四法,此法便是南派中的“长沙帮”盗墓贼所总结的,是他们惯用的手段,当然也是绝技。

南北方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的差异,造成了北方和南方墓葬的不同。千百年来,南北方保持着各自的特点,传承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多为土坑墓。北方的中原地区以黄土为主,土质较黏,因此墓葬形制除土坑墓之外,还有洞穴一样的土洞墓。南方地区由于土地沙质,土质比较松散,难以挖凿洞穴,所以墓葬多为土坑墓。

先秦时期,礼制逐渐形成,等级规范化的同时,南北方墓葬文化特征的差异日渐明显。两周时期,北方除周王朝统辖区域外,主要诸侯国有三晋、秦国等,南方的诸侯国主要有楚国、吴国和越国。三晋墓葬多为土坑竖穴墓,秦墓的最大特点是在地面向下挖一个竖穴,再在竖穴底部横向挖墓洞放置木棺。总的说来,北方的墓葬多是土坑、土洞墓,墓圹(kuànɡ)的周围常常会开凿小的墓室放置随葬品,这是因为北方黄土质地黏稠,容易凝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此外,北方大型墓葬内经常有大量的砾石存放在木椁和墓圹之间,这是一种对墓葬的保护措施。南方地区的楚国墓葬对周边文化影响深远,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的墓葬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楚国的文化因素。楚墓最大的特点是木椁分好几个椁室,如君主墓葬的椁室为9个,大夫墓葬的椁室为7个,这些椁室根据位置的不同,存放不同的随葬品。南方地区墓葬也有相对应的保护措施。由于南方地区水系发达,土壤中水分较多,木椁和墓主人尸体容易腐烂,所以大型墓葬中一般都会放置木炭,墓圹壁上也会涂抹一层青泥,其目的无外乎防腐。

两汉时期,南北方墓葬仍持续着前代的差异,北方地区出现多墓室的墓葬,墓室之多有时可达10多个;南方地区则继续流行多个椁室的土坑墓,马王堆汉墓便是多椁室土坑墓的典型代表。

进入南北朝,直至隋唐时代,墓葬形制变化的速度逐渐减慢。北方墓葬以土坑墓或土洞墓为主,形制多样,但总的来说都是长方形墓室前有一条墓道;南方墓葬则多为砖室墓。北方土墓、南方砖室墓的格局便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并传承千年的。

宋代之后,南方继续流行砖室墓,北方则由于长期为少数民族统治,在墓葬形制方面显现了文化借鉴与交流,如契丹族、女真族的圆形砖室墓,蒙古族的秘葬等。南北方墓葬文化的差异致使南北方盗墓者盗墓方法各有不同,经年累月,经验和技术不断成熟、固定、传承,最终形成南北方两大盗墓派别——“南派”与“北派”。

■ 北派粗放器精良

北派盗墓者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盗墓者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墓葬所在的具体位置。北方地区土质较黏,所以墓葬多为土墓,只有等级较高的大型墓葬为砖室墓或凿山为陵。针对北方土墓的特点,一种方便而又能快速、准确定位墓葬具体位置的工具应运而生,这就是洛阳铲。

洛阳铲是洛阳地区盗墓者惯用的一种寻找墓葬的工具。洛阳铲的端部用金属锻铸而成,截面呈月牙形状。使用时利用惯性将洛阳铲插入土中,再向上提起,铲头就能带出土来,根据洛阳铲带出的土,有经验的盗墓者就能判断此处是否有墓葬。一般说来,有墓葬的地方,洛阳铲带出的土为五花土,没有墓葬之处的土为生土。盗墓者提着洛阳铲在选定的墓区中四处勘探,最终确定墓地的精准位置。由于洛阳铲携带方便、用法简单,又能准确探测出墓葬所在,因此在中原、北方地区十分流行。可以说,洛阳铲是北派盗墓的象征。

利斧也是北派盗墓常用的工具之一,作开凿墓葬时用。尤其是对于汉代有黄肠题凑的大墓,利斧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除此之外,考古者在发掘墓葬时,经常能在先前被盗过的墓葬中发现凿、耜(sì)、镐、锹、镰刀等,这些都是北派盗墓者偷坟掘墓得心应手的工具。北方墓葬的盗洞一般开在墓顶正中,盗墓洞直径大概在0.4米至0.7米,因此锋利的工具对于北派盗墓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寻找墓葬还是发掘墓葬,北派盗墓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是单纯依靠工具锋锐,所以我们将北派盗墓称为“粗放型”。

与北派盗墓者相比,南派盗墓者的绝活是寻找墓葬。在寻找古墓的过程中,南派盗墓者用各种技术与先人传承下来的经验,可谓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型”。

■ 南派集约技为先

南派以今天的长沙地区为中心。由于南方地形复杂,墓葬埋藏的地理环境多样化,致使墓葬所处环境各有不同,寻找起来相对困难,而南方墓葬多以坚硬的青砖作为建造材料,也使得北派中的洛阳铲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南派盗墓者的重点和难点便在于如何寻找深藏地下的砖室古墓。有人形象地用中医诊疗的步骤形容南派盗墓技术过程,即望、闻、问、切。

望就是看风水。墓葬选址都是依风水而定,一般所谓的风水宝地、荫庇子孙之所,如依山面水之处,必然也是墓葬聚集之地,而且根据风水,还可以判断墓地的大小。除了风水,墓葬周围的草木甚至泥土,对于南派盗墓者来说,也可传达出重要信息。老一点的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每到一处,必先查看地势,看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按照士夫子的解释,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会有大墓存在且墓的规格高,陪葬宝物既多且精,许多是国之重器。以风水之术预测地面有无标志墓址,几乎百发百中。

民国年间长沙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一次,他到宁乡县走亲戚,行至一风景甚佳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若发之,墓中宝物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半信半疑,“蔡夫子”可能是想在众小子面前故意露一手,于是打赌:“若发之,无古墓和珍宝,我自己愿输一千银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我将独占七成。”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物几百件。后来这批宝物被蔡民卖给美国一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后蔡氏在长沙子弹库盗掘出著名的战国缯书,同样被美国传教士弄到了国外。

闻,为闻气味,依气味的不同来分辨墓葬的有无。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在踩点时,若发现墓葬所在位置,便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大体时代。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