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四年(1848)八月,他的生活圈子里出现了一个救世主式的人物。湘乡人曾国藩使劲拉了他一把。
曾国藩是个京官,在京城湖南人的圈子里影响很大,接触面较广。他耳边早就有人说三道四:新宁来的那个江某又赌又嫖,千万不要理睬他。
曾国藩和黎樾乔交往颇深。也许是黎樾乔的话引起了他对江忠源的注意。这一年江忠源因为打算参加会试而留居京城,跟随郭嵩焘来求见曾国藩。江忠源打量眼前的这位京官,只见他身长约五尺,精神奕奕;体格雄伟,身材匀称;方肩阔胸,头大方正,额头高阔;一对小三角眼,有棱有角,眸子榛色,目光平如直线,极为锐利;嘴宽唇薄,表明内心的信心和决断。
江忠源对此人肃然起敬,但他从不谨小慎微,并不拘束,宾主谈话非常活跃。两人居然没有切磋学问,尽聊一些市井琐事,不时开怀大笑。江忠源毫无掩饰,胸襟坦荡,侠气酣畅。曾国藩跟他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分别时,目送他出门,回头对郭嵩焘说:“京师求如此人才不可得。此人他日当办大事,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
郭嵩焘一愣,问道:“涤兄如何知道?”
“凡人言行,如青天白日,毫无文饰者,必成大器。”曾国藩回答。
江忠源的直率,也许正是曾国藩自己所缺乏的品质。人生的各种乐子,对年轻人诱惑最大。面对女人、美食和玩乐,此时的曾国藩心中也是波澜起伏,但他非但不敢放浪形骸,还要在内心做剧烈的挣扎,又到日记中拷问自己的品性。他看到江忠源能够心口如一,爱饮嗜赌,垂涎美色,并不藏掖,于是钦佩油然而生,非但能够包容,还向别人推荐。
曾国藩对江忠源的评价与黎樾乔的预言异曲同工,这把江忠源拔高了许多。黎樾乔和曾国藩都不是信口开河的人,尽管听者不敢苟同,却在吃惊之余有几分羡慕,不知江忠源为何入了曾大人的法眼。
在江忠源花完了银子的时候,也许曾国藩曾将他收留于自己的宅邸,劝他回家,并答应为他提供旅费。可是江忠源忽然不辞而行,曾国藩发现以后,连忙追赶上去。
追到长辛店,见江忠源正在用午膳,曾国藩安慰道:“以你的才干,何愁怀才不遇?但有父母在堂,还是回去吧,不要将此事放在心上。”
说罢,拿出一百两银子送给他。曾国藩回家后,门客问他去了哪里,曾国藩回答:“去追江岷樵,为他饯行。”
门客问道:“此人究竟有何长处,值得涤公如此费心?”
曾国藩说:“岷樵必以忠节闻名天下,诸君都比不上他,以后诸位就知道了。”
江忠源能够打动曾国藩,也许不只是靠着几句言谈。他在下第南回时,三次为友人负灵柩归葬,为人所难为。这个新宁人历来视钱财为身外之物,哪怕典当衣物,徒步当车,也要将朋友的灵柩送回家。他的侠骨柔肠,对人的深刻同情和侠义之气,曾国藩都看在眼中。
进京赶考的公车,可谓含辛茹苦的北漂一族,许多人命运不济,为前程而做的赌博,往往是用性命来下注。江忠源的同年生中,有三位客死京师。
陕西学子邹兴如,祖籍湖南新化,算得上江忠源的老乡。此人温文尔雅,身体羸弱,江忠源对他十分照顾。邹兴如病倒在客栈,咳嗽咯血。穷书生没有仆从,无人照顾。江忠源把被子搬到他的房间,和他同住,为他寻医问药,进行特级护理。但他无力回天,几个月后,邹兴如病故。江忠源买来棺木,收敛邹兴如,嘱咐他的族人将遗体送归陕西。
湘乡学子邓鹤龄当过江忠源的老师,因病咯血,奄奄一息。江忠源护送邓老师南归。病人在路途中去世,江忠源又为他买棺木收敛,将灵柩送回湘乡。
江忠源再度进京时,同年生曾如鑨在京师故世,江忠源又将遗体送回他的故里武冈。
江忠源行程万里,将朋友的灵柩送回原籍,误了考期,在所不惜。如此的古道热肠,也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急公好义声震京师,不仅在湖南人中传为美谈,外省人士也以结识他为荣幸。瑕不掩瑜,他那些放纵的行为,不但没有损害他的声望,反而令人从中觉出他的豪爽。
江忠源在京师客居八年,赢得的美誉,不下于注重修身养性的曾国藩。他们被誉为当时操节最佳的两个湖南人。他们助人为乐,在官员和学者中有口皆碑。传闻说,京城里只要死了人,曾国藩必送挽联,江忠源必会帮忙买棺材。
曾国藩被江忠源的行为感动了。他既居于京官之尊位,又以自我修养见长,就萌发了一个念头,想给江忠源做思想品德的导师,要求他阅读先儒的语录,用以约束自己的言行,狠斗私心一闪念,痛击邪念一抬头。早请示,晚汇报,努力改造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