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世纪的中华帝国
1.盛衰两极
19世纪初叶的中国,是一个伟大而繁荣的帝国。到了世纪末,中国进入了衰败的最后阶段。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末叶从事撰述的中国大历史学家司马迁,从本国的历史中总结出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早在司马迁的时代,这就是一个反复了多次的过程。另一位中国名人欧阳修在公元11世纪从事著述,感叹人类大业的荣衰,往往被称为天意,实际上却是人为。19世纪的中国正是进入了这样一个衰落的周期。这是一个悲剧的时代,一个王朝解体时总是如此。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在垂死挣扎。它能苟延残喘地活过那个世纪,真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主要是由少数伟大人物的英勇努力所创造的,他们当中就有本书的主人公左宗棠将军。
大清王朝凭借阴谋和武力于1644年诞生在分裂式微的中国,这是明朝的软弱和失策导致的结果。新的王朝得益于几代精力旺盛、卓有才干的统治者的治理,中国再次成为伟大强盛的帝国,在满人乾隆大帝的统治下达到辉煌的巅峰。乾隆于1736年登基,于1796年逊位,不愿比他那位杰出的祖父康熙在位更久。他的儿子嘉庆从他手里接过皇权,但乾隆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帝国,直到他于1799年去世。乾隆的谢世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真正辉煌的时代。乾隆开创性的治国之才奠定了强大的大清帝国,但他的继承者们跟这位伟大的统治者属于不同的类型。征服者在被征服的土地上丧失活力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而这个过程如今已经完结。后来的满人继承了皇位,但未能继承乾隆那份特有的精神遗产,以及他非同寻常的坚忍。
乾隆去世时,中华帝国拥有最广阔的版图。它包括我们如今在地图上看到的中国所有的区域,其中有满洲、蒙古、新疆以及西藏。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有一片地区属于中国,它的面积相当于或大于满洲。新疆向西延伸到巴尔喀什湖,而浩罕国或费尔干纳承认中国的分封。尼泊尔、缅甸、安南、暹罗和高丽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虽然北京对于西南亚和高丽的事务在当时更多的是名义上的影响。这个强大的帝国大致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形状,它的底边是一条海岸线,从南边的印度支那延伸到北边的鄂霍茨克海,它的顶角在中亚的浩罕。中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财富最丰的帝国。
嘉庆皇帝继承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国家。在国内一些遥远的区域存在不安定的因素,甚至在政府从来未能有效控制的土著部落中,也有这样的情况。这些土著部落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但是就一个幅员如此广大、人口如此众多的帝国而言,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全面安定的局面。尽管乾隆发动过征战,国库仍然充盈,没有欠下公债。中国人享有很高的物质繁荣,生活水平高于那个时期的所有其他国度。政府机器结构严密,同19世纪初叶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一样有效地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