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刚开始冥思时,通常会对把注意力集中到现时是如此困难感到惊奇。身体可以摆出完美的冥思姿势静坐不动,而大脑却早已溜到了别的地方:快速掠过的疯狂的白日梦、幻想、瞌睡、躁动、随意的想法和计划,以及对于这些想法和计划的评价,再加上对这些评价的反应……但假如我们能恰好注意到头脑是如何开小差的,就能够再次回到现实状态中来。
正念把意识在当下和注意力分散这两种状态区别得很清楚。我们可以把同样的认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如果我们心不在焉,就会不由自主地做着眼前的事情,而头脑却在别的地方。我们认识到注意力可以分散到何种程度,甚至在最宝贵的时光里也会如此。
正念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我们活在当下。正念并不是去考虑我们体验了什么,而是直接、纯粹地关注体验本身。而注意力分散是我们企图逃避现实真相的迹象。
“是什么把我从当下拉开?”这种正念询问能对认识这种微妙的注意力状态有帮助。有时,答案能揭示我们最深层的情感模式所发生的潜在影响,我们会在本书的第二部分里读到有关论述。
通常,正是我们对情感的习惯反应在抵御我们去体验情感。因为害怕或者逃避,我们无法面对具有中立、客观意识的体验。这是变换姿势避免微小身体痛苦的精神翻版。
稳定的持续意识有防止头脑抵触当下现实的能力。坚持不懈的探究能使人沉着镇定地应对任何事情的发生。假如是快乐的事情,那就无执念地去感知;假如是不悦的事情,那就无抵触地去感知;假如你对事物的反应变得了无兴趣,准确的意识能防止你变得厌倦。
沉着镇定的品质能使探索意识保持在当下,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回复到平常的注意力分散的状态,以试图逃避我们所感觉的不快,或去追求猎奇带来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