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你的恐惧为友(1)

佛祖也谈情:逃离金星火星的恋爱指南 作者:(美)夏洛特·卡塞尔


 

你便是爱—当你不再恐惧之时。

——印度圣哲尼萨伽达塔《我即如此》

人们常说世上有两种最基本的情感—爱与恐惧。感受到爱时我们毫无恐惧,感受到恐惧时我们无法去爱。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样的感觉如思绪和波浪一般来来去去:恐惧和爱,爱和恐惧。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如果感受不到爱,我们就会感到困惑或是陷入幻象。

我们会害怕某个人不爱我们,也会害怕某个人爱上我们。如果某个人不想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害怕孤独,担心自己有缺陷;如果某个人真心爱我们,我们又担心自己难以胜任,担心他们会离开,会厌倦我们。如果我们同内心断绝了联结,便会对任何事物都心怀恐惧。

恐惧标志着我们坠入了错误核心信念中,忘记了自己内心那熠熠发光的本真。我们对那些令人胆寒的情形作出过种种设想,如果对这些主观臆想提出质疑,我们往往就能够减轻恐惧的程度—我称之为“然后”练习。这个练习大概是这样的:

“我害怕卷进去,也许我该离开。”

“然后呢(如果你真的离开)?”

“好吧,那样就会只剩下我一个人。”

“然后呢?”

“我会感到孤独。”

“然后呢?”

“我会尖叫,会痛哭,会疯掉。”

“然后呢?”

“我可能会很累就睡着了。”

“然后呢?”

在你读这段文字的时候,能感觉到那种强烈的情绪正变得逐渐稀薄吗?我们的头脑往往会一片空白,或是开始觉得可笑,因为我们看到自己那夸张的想法与本真相隔甚远。

另一种接近恐惧的方式就是提出之前提到过的量子问题:没有了头脑、记忆与联想,恐惧是什么?我们的头脑通常会再次一片空白,因为没有了记忆、头脑或联想,我们不会对任何事情产生强烈的反应。所有一切都变成了能量。

从一个更加现实的层面讲,我们需要明白恐惧源自我们为了保护自己而编造的再熟悉不过的老掉牙的谎言。但是有什么东西是真的值得恐惧的呢?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谁能真正“抛弃”我们,除非我们跌落悬崖而他们撒开了手中的绳索。人们要么走,要么留,我们自己也是如此。能拒绝我们的人只有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有一种害怕失去某人的揪心的恐惧,那往往是由于过去有一连串未决的失去。我们担心自己会放声痛哭,号啕不止。但是要寻到自己的心,我们就需要面对情感深处贮藏的这块悲伤。我们可以使用“然后”练习去探索对悲伤的恐惧。有时候可以这样开始:我会哭上两天两夜,一刻不停。而后我的鼻头会变红,我会饿,会想洗澡,也可能会厌倦了哭泣。沿着恐惧的思绪直至其逻辑的终结,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恐惧都淡然弱化,失去了它们的掌控力。这些恐惧通常都源自许久前我们编造的谎言—那些与成年的我们再无瓜葛的谎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