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慧地——戒波罗蜜为最胜
精神生活之所以堕落都因无明而起,所谓行苦、苦苦和坏苦三苦,是人类苦难的根本来源,行苦是迷失在色、受、想、行、识五蕴里头,才会不断造业,一切看不开而迁流不息,心理失去平衡。苦苦是心理失衡,焦虑不安,加上外界种种境遇,造成苦中加苦。通常有了情绪症的人,最容易苦中加苦,乃至无法承受,造成精神崩溃。至于坏苦是指寿命的有限性和疾病的折磨。
菩萨修行到了此地,虽然粗重的尘垢已经洗涤殆尽。但是细微的烦恼尘垢则仍不能免。因此要进一步去勤修戒律,加行持戒波罗蜜。透过对戒的训练,把尘劳清除净洁,所以叫做离垢地。就在这同时,菩萨也要彻底体认苦、集、灭、道的教诫,从而获得解脱。所以卢舍那佛告诉诸众菩萨说:
清净一体,体性妙智,
寂灭一谛,慧品具足。
佛陀在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位行者说法时,特别提出离苦得乐的法门。他说,人生是苦的,为什么会苦呢?因为我们有了许多执迷愚痴,给自己带来许多烦恼和痛苦。如果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洗净心中的尘垢和无明,光明的本性自然流露,那就是正道。所以二地所修的就是“最胜真如”,寄位忉利天王,并以此度化众生。
光明地——忍波罗蜜为最胜
醒觉与正确的认知是分不开的,而认知的活动却很容易因为人格上的因素而受扭曲。一个有强烈情绪反应的人遇到挫折,跟一个人格成熟而情绪稳定者的反应相比,差别很大。前者会认为挫折很强,引起的焦虑和情绪强度大;后者忍受性较好,能静下心来检讨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忍受性较好的人,人格比较健全,也有较好的智慧。
急躁焦虑的人容易犯所知障,他总是急于拣现成的,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牵动,所以邪见、成见、动怒、对立都因之而起,所知障就很严重了。因此菩萨要进一步修忍波罗蜜,要能耐得住,静心去处理事情,去研究思考,才能有个清醒的生活,方不致被种种色相物欲所障蔽。于是忍波罗蜜成为精神世界的关键,所以也叫陀罗尼(总持)法门。
能忍则能定、能定则生慧,依忍法行闻、思、修,才能突破表面的意义,得甚深了义,发无边智慧,所以这个菩萨行位也叫做发光地。《梵网经》上说:
一谛之音(指忍波罗蜜),
国土不同(成就了不同于尘世的法界),
身心别化(色身等同法身了)。
能忍则不会被贪、瞋、痴所转,真正体会到不生不灭的妙用,一切自然如如现前,而十方佛土的精神法界从中显现,证“胜流真如”,寄位夜摩天王。
尔焰地——精进波罗蜜为最胜
人类的心理经常存在着不安和焦虑,因此产生了唯识学上所谓的烦恼法。这些烦恼法包括六种根本烦恼,即贪(贪婪)、瞋(愤怒)、痴(痴爱)、慢(傲慢)、疑(猜忌)和恶见。恶见又可分为五种,即身见(自我中心)、边见(偏见)、邪见(不正常的见)、见取见(成见)和戒禁取见(固执见),这里所谓的见就是指观念或态度。
除了这些根本烦恼之外,还有随烦恼,它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习惯和不良适应。它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生活,因此要“起焰慧智火,烧一切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愚障既断,智慧也就能光明地照耀自己的人生,证“无摄受真如”,寄位兜率天王。
什么是焰慧智火呢?根据《梵网经》可以解释为精进的醒觉。要以精进不懈的恒心去实践十觉支,针对信仰、思想、定力、精勤、观念、智慧、观照、轻安、喜悦和放下,作彻底的醒觉,同时要把追求禅定和佛法的心完全放下,才见光明本性,得真正的善巧智慧,积极度化众生。《梵网经》上说:
入善权方便,
教化一切众生,
能使得见佛体性常、乐、我、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