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伦理的精神法界(15)

清心九书2 作者:郑石岩


佛吼地菩萨还要修愿波罗蜜,一为求菩提愿,二为度众生愿。此二愿虽然在初发心时已具备,但不能恒常维持;菩萨到了不动地时,这二愿则从不间断。这时更提升了上弘下化的精神层次,如《梵网经》上所说:

入无量佛国土中,一一佛前咨受法;

转法度与一切众生,而以法药施一切众生,

为大法师,为大导师,破坏四魔;

法身具足,化化入佛界。

这时可以入空慧门,体验到空有不二,以不有而有为“真空妙有”,故云“菩萨以是甚深般若智照法界,圆融事理,一切无碍”,证不增不减真如,寄位二禅天。

华严地——力波罗蜜最胜

菩萨位寄二禅天时,一切无碍,证入空慧,有时候在利乐有情方面,有了不欲勤行。这时虽然智慧具足,但不能把智慧如如发挥出来,所以要断此障碍,方登善慧地。因此,要修力波罗蜜多。成就八十种好,三十二相,相好庄严,无量大悲光明,更精进度救一切六道众生。《梵网经》上说:

菩萨常行六道,现无量身,说无量法,转魔界入佛界,佛界入魔界,转一切见入佛见,佛见入一切见,转佛性入众生性,众生性入佛性,其地光光照,慧慧照,明焰明焰无畏无量,十力、十八不共法,解脱涅槃,无为一道清净。以一切众生做父母兄弟,为其说法,尽一切劫,得道果。又现一切国土身,对一切众生,相视如父如母;天魔外道视如父如母。

修行到了这里,精神生活产生了高贵单纯的光明性,永不熄灭,而且含藏着创造的能源,所以说已证入智自在真如,位寄三禅天。

法云地——智波罗蜜最胜

第九地菩萨虽已证得智自在真如,现在要修智波罗蜜,使法身圆满,性智清净,空有两忘,极证中道之理,证菩萨法身圆满,体性无为,得平等智,见如来性而有如来十种功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证业自在真如,一切惑业悉皆解脱,与真如理得到相应,寄位四禅天王。

菩萨修十地法行果圆满,即到精神法界的最高层次。那就是华藏庄严世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正觉世间。到了这里,就要成佛了。但是大乘菩萨在证得法身之后,并不就此离开凡尘的世界,他们乘愿再来,化度有情,“雨大法雨,充足一切枯槁众生”。那就是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极致悲愿。

最后,菩萨实践悲智愿满,行果双圆,才入一真法界,住常寂光净土。这就是大乘心地法门。

然而,为何圆满实践十地法门之后,可以住于常寂光净土呢?我们在第二章已经讨论过:实现原有的业力,转识成智,可以把无明的业力种子净化出来,并成为利己利人,化己化他的力量。这时如果同时修空门,让自己不再造业,则可以从真空妙有中彻底解脱出来;也正因为这样一种福慧双修,世出世间法不二的法门,才完全圆满了精神生活的活动。见如来藏识,入于毗卢遮那性海的纯净光明,也证得了《般若经》所谓的纯洁光辉的心灵,那就是寂光净土了。

现在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十地法门,我们会发现前面的六地是在实现六波罗蜜,是有空双运的,是真空妙有的实现。后面四个波罗蜜,则分别增强了六波罗蜜的不足,第七地的方便波罗蜜使人懂得权实并用,活泼创造;第八地和第九地分别为愿和力两个波罗蜜,用以保持恒常的上弘下化,过更圆满的实现生活;第十地所修的智波罗蜜为“无上智智”,是空慧之圆满。人类精神生活发展到这地步,已经成就了最高层次的精神法界。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菩萨十地行的伦理,与前面第二章有关精神生活提升的论证是相吻合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