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许宣平(2)

笑看沧海欲成尘 作者:江湖夜雨


许宣平是唐代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地仙”级人物,他和大诗人李白“见字不见面”的酬和,也是饶有趣味的一段佳话。

据《全唐诗》中的小传讲,许宣平是江南徽州歙县(即今安徽歙县)人,于唐睿宗景云年间,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自己搭了一间茅草屋居住。他形貌异常,身长七尺六寸,前有胡须长至膝盖,后有头发披至脚跟(晕,远看似乎是个毛人啊),他的容貌看起来像四十来岁的样子,整天也不见他生火做饭,不知靠吃什么活着。

虽然不吃饭,但他走起路来,轻快如飞鸟,迅疾如奔马。他平时不下山,偶尔有时担柴入市贩卖,卖了钱是为了换酒喝。他柴担上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葫芦是用来盛酒的,而竹杖则是喝醉回山时拄着用的。

他喝了酒后,常常很得意地唱这样一首诗:

负薪行

许宣平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许宣平的诗中,不说那些烧丹炼汞的“专业术语”,而是返璞归真,景也真,情也真。甚至比王维、孟浩然等的田园诗读起来更加恬淡质朴。许宣平的诗慢慢也流传开来,于是有好事者就把他的诗转题在通过长安的驿站墙壁上(那可是当时人气最旺的BBS),适逢李白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功名之心渐消,求仙之意日盛。于驿馆中看到许宣平的诗,惊叹道:“此仙诗也。”于是他一路追访许宣平的踪迹,来到歙县。

然而,只见空山寂寂,月冷林深,李白找来找去,只找到许宣平所居的一处草庵,却不见有许宣平的身影,土墙上题着这样一首诗:

庵壁题诗

许宣平

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清朝饮碧泉。

樵人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当真是超然物外,神仙一流的胸怀。无独有偶,相传一个名为太上隐者的也有诗道:“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与这首诗应该是同一机杼。

这样的情怀,说起来容易,其实面临岁月的更迭,常会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就算是有些仙人也未能免。《全唐诗》曾提到一个被称作“酒肆布衣”的仙人,他于中唐贞元年间(相当于白居易年轻时的年代)出现于酒馆中,疯疯癫癫地饮酒写诗道:“有形皆朽孰不知,休吟春景与秋时。争如且醉长安酒,荣华零悴总奚为。”有一老翁和他攀谈,他说:

“我来天地间一百三十春秋矣,每见春日煦和,不觉喜乐。到秋,未尝不伤而悲之也。非悲秋,悲人之生也。”

经历了百岁的沧桑,修成了地仙。对于春生秋杀的光景,依然不能无动于衷。

闲话不提了,且说李白读罢许宣平的诗,感慨良久。他在草堂前久候许宣平不至,又无人可询问,于是只好留下一首诗于墙上,然后怅然离去:

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诗中所用的“辽天鹤”,是这样一个典故:相传辽东有个叫丁令威的人,学道成仙后化为仙鹤,后来又飞回故里,站在一个华表(类似天安门前石雕的那种)上高声唱:“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李白在此,将之比成许宣平,意思是说他化鹤成仙去了。

许宣平当时并没有成仙“飞升”,只不过他不愿意见世间上的俗人,就算是大诗仙李白,他也不愿意相见。然而,他还是回复了李白的诗:

见李白诗又吟

许宣平

一池荷叶衣无尽,两亩黄精食有馀。

又被人来寻讨著,移庵不免更深居。

黄精是一种草药,古人以为“饵术黄精,令人久寿”。许宣平立志以荷为衣,以黄精为食,不沾半点人间烟火,他不愿显名于世上,不想要什么名气,更不以拥有众多“粉丝”为荣,听说高傲如李白者都慕名前来,他不但不欢喜,反而要“移庵不免更深居” 到更隐秘偏僻的地方躲起来,果真是“入山惟恐未山深”的奇情逸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