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芙蓉古丈夫与毛女(2)

笑看沧海欲成尘 作者:江湖夜雨


自觉心窍开爽。毛女将书一册,投他怀内,又赠以诗云: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巅。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烟。陈抟 到了十八岁上,父母双亡。便把家财抛散,分赠亲族乡党。自己只携一石铛,往本县隐山居住。梦见毛女授以炼形归气、炼气归神、炼神归虚之法,遂奉而行之,足迹不入城市 ”

看来陈抟老祖的一身神通都是由毛女来传授的了。不过也有“理性”的考证家们说是陈抟是借“毛女”来神化自己而已,这两首名为“毛女”的诗作,其实都是陈抟写的,其实“毛女”本属缥缈虚无的传说,值不得当真推敲,此处就不一本正经地考据了。

附:叶法善

这里之所以把叶法善列入附带的“又副册”,是因为他的道行远没有达到“地仙”的境界,叶法善的生卒档案非常清楚,他生于公元616年(当时皇帝还是隋炀帝哪),卒于开元八年(公元720年),足足活了一百零四岁。虽然在当时也是罕见的高寿,但毕竟没有达到长生不死的“地仙”境界。按前面我们说过的分类方法,叶法善最多算个“人仙”。

当然,前面所说的“地仙”们,如许宣平之类是否真的就长生不死,也难说,但谁让叶法善的档案材料这样全哪,于是只好把他安排到“又副册”了。

《全唐诗》中有这样三首叶法善的诗作,说是叶法善临终之时留在座侧的:

留诗

叶法善

昔在禹馀天,还依太上家。忝以掌仙录,去来乘烟霞。

暂下宛利城,渺然思金华。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车。

适向人间世,时复济苍生。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

但念清微乐,谁忻下界荣。门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

退仙时此地,去俗久为荣。今日登云天,归真游上清。

泥丸空示世,腾举不为名。为报学仙者,知余朝玉京。

叶法善这三首诗,充满了道家术语,读起来香烟缭绕,如同嚼蜡,全是经文符箓的味道,因此就不费劲地(我说得费劲,大家读得也费劲)一一剖析了,这三首诗大意无非是告诉弟子们和世人,他本是上界的神人,来世上度化众生,如今期限已满,要回到天上去了。

叶法善“道行”不是太高,诗也写得平平无奇,但有关他的传说倒有不少:和帝王生时有“异象”一样,相传其母梦见流星飞入口中,就有孕生下他。七岁时,沉没在江中,大家都认为他死了,而三年后却回来了。说是有一个“青童仙子”收留了他,给他“云浆”喝。(这和陈抟故事相似,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叶法善长到二十来岁,就身高九尺,额头上有两个“午”字。虽然相貌很威武,但他的性情却十分淳厚温和。相传叶法善能用符搬起挡路的巨石,役使各路鬼神。

叶法善是那种经常出入于宫廷,参与政治比较多的人。不过他比较正直,提的建议倒很不错,唐显庆年间,唐高宗李治邀他进宫,并想招集“诸方道士”,以叶法善为领导,主持炼丹工程。这可是个能“捞钱”的好活儿,可叶法善说:“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不妄虚糜。”推掉了这个利润丰厚的“大蛋糕”。

据说还有一次,叶法善直接救了玄宗皇帝一命。当时有吐蕃国的使者来献宝,带来了一个木匣子。使者神神秘秘地说:“此物必须请陛下亲自打开,以免泄露了其中的机密。”玄宗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却见叶法善毅然说道:“此物大凶,陛下不可擅开!”并坚持主张让吐蕃使者自己来开,结果吐蕃使者开时,匣子里飞出数枚毒箭,一下子就把吐蕃使者当场射死,好恶毒啊!看来木匣有暗器这事,连吐蕃使者本人也不知道。玄宗当时出了一身冷汗,惊魂稍定后,不免对叶法善厚加封赏,对他更加信任。

后来在元宵节时,唐玄宗令结彩楼三十余间,饰以金玉翡翠,高百余丈,豪华至极,酷似如今亿元大片中的瑰丽场景。群臣纷纷称颂,但一同观灯的叶法善却说:“彩灯之盛,国无比矣?但奢靡过甚,无益于国。”

这大概倒是历史上真实的叶法善,但在传说中,叶法善却并没有劝谏玄宗,反而为了哄玄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