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襄阳旅殡举人(1)

笑看沧海欲成尘 作者:江湖夜雨


中唐时期,节度使于頔镇守襄阳。这一年的清明时分,他派一个姓刘的幕僚到长安去办事。这个人骑马行走在郊野的路上,突然遇到一个年轻的书生,年纪只有二十上下。古人出远门,无论骑马还是走路,都是很辛苦的,如果路途上有个人做伴说话,一路上就不显得那样辛苦和劳累了。

于是,刘某便和这个书生边谈边行,言谈之间,感觉这个书生举止文雅,见识高明,两人越聊越是投机。因此走了数里后,就一起停下来坐在路边,倚着干草,取出酒来共饮数杯。不觉天色将晚,红日西沉,这个书生指着前面的一条小岔路,说:“我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近,从这条路去,几里地就到了,您可愿意去坐一坐?”

刘某因有紧急公务在身,不敢多耽搁,于是婉言谢绝了。这个书生感叹了一番,以下面这首诗相赠:

襄阳举人

流水涓涓芹吐芽,织乌西飞客还家。

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

诗中的“织乌”是指太阳。因传说太阳中住着乌鸟,所以太阳称“金乌”,又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如织梭之往来,故称“织乌”。而殡宫则是指停放死人的房舍或者死人的坟墓。

书生吟罢就一揖而别。刘某一路上回味诗中的意境,不禁暗暗讶异,他越读越觉得,此诗写得恻怆动人不说,奇怪的是,有一种清奇诡异的味道,不似人间语。

刘某在京城待了有一年,第二年才回到襄阳,这天黄昏,又走到当时的那个岔道,此事刘某公干已完,时间宽裕,于是便沿着岔道走去,想找这个书生重叙一番。然而,此路越走越是荒僻,四周松柏森森,寂寂无人。又行了一段,只见一座孤坟独处荒野,只有一棵棠梨树相对,如今又是暮春时分,白色的棠梨花随风洒落,似在伤悼墓中的亡人。

刘某猛然醒悟,原来那个吟诗的书生就埋在这个墓中,当时他遇见的正是这个书生的鬼魂!他初读这首诗时,以为书生写的是清明时节墓地间的凄然寂寞,现在他才明白,这首诗写的就是墓中鬼魂自身的感受。

上一篇题目是“商山客死书生”,这一篇则叫做“襄阳旅殡举人”,像是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都反映出落第举子们生前死后的悲凉。与之类似的还有《全唐诗》中的《梦张垂赠诗》,是说书生张垂下第后,死在远离家乡的蜀地。他托梦给一个叫张省躬的人,赠诗道:“戚戚复戚戚,秋堂百年色。而我独茫茫,荒郊逢寒食。”

虽然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然而,正像股市中能赚钱的是极少一部分人一样,能攀宫折桂的读书人,毕竟是其中少之又少的一小部分。戏曲小说中,常常极力描写读书举子们赶考途中的种种艳遇,“大登科后小登科”(大登科 高中,小登科 新婚)的喜剧结局也不厌其烦地重复个没完。

可知道,对于古时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终生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尤其到了中唐、晚唐时期,政治腐败,豪门子弟们渐渐把持了科场,正如《旧唐书》中所说的“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普通学子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彻底被粉碎,“长街夸官、曲江离宴、月灯打球、杏园探花、雁塔题名”,这种种寒门子弟梦想中的荣耀,对不起,早让豪门的VIP一族提前预订了。穷书生们,掏粪去吧,或者就留在荒凉的孤坟里,喃喃地重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呓语吧。

书生们生前孤单,成了鬼后,还是经常落落寡合,无比寂寞。《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故事,说有个寺院的僧人见到一个鬼经常在一棵老树下徘徊,僧人问:你来此有何冤仇要报?这个鬼说没有。僧人说,那你为什么不回你的坟里,跑这里来做什么?这个人说,鬼也分团伙,我是个书生,现在却和一些农夫、兽医之类的乡村俗人埋在一起,我不喜欢他们,他们也讨厌我,于是我只想到这里来清静一会儿。

唉,看来身为读书人,就算是做了鬼,也比一般的鬼要凄惨,难道阴间也是“八娼、九儒、十丐”?

下面这两首诗,是一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