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从懵懂少年到物理学博士(1)

没有不可能:并不陌生的张朝阳 作者:董国用


本来这是本书的第一章。

如果不是张朝阳后来的成就,仅就他的成长和求学经历而言,实在是太过平淡。

我们也不愿意因为张朝阳长大后的成就,就人为地在他的成长中去寻找甚至“栽种”后来成功的不平凡原因。我们只希望把他的成长经历和求学之路原原本本地还原给大家。

懵懂少年初长成

你可以把任何一个人的童年当做他的童年,你也可以从你自己的童年中找到他的样子:如果你是50后、60后、70后的淘气男孩,如果你也正好是那种在单位大院里长大的孩子,那恭喜你,你们的童年基本是一样的。

童年的张朝阳爱玩、爱闹,有太多的爱好,被许多新鲜事物所吸引,但这些爱好和吸引都是阶段性的,随风而起,风止而落。

直到某一天,“文革”突如其来的伤害让张朝阳在一天之内承受了许多,他长大了。这个大男孩虽然没有反抗制度的力量,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天生是做大事的人,大事一定会发生。

朝三暮四:男孩的童年

1965年,古城西安市郊某家兵工厂附属医院里,一个小男孩哇哇哭着出生了,他的父母都是这家医院的医生。

西安是我国最具历史感的城市之一,六朝古都的底蕴使这个城市文化味儿十足。

一谈到西安,人们就会联想到古城长安,想起秦始皇、兵马俑,想起大唐盛世、唐明皇,当然,还有改变中国历史的西安事变……这是一座有着数千年文化沉淀的古都。可是,张朝阳虽生在西安,却不是为传承历史而来的,他是来改变历史的。

张朝阳注定要用新的和改变历史的方式,为西安添加新的注脚。

童年的张朝阳,用张妈妈的话说是“特猴儿”,也就是啥都喜欢,一不留神就被各种离奇的想法抓住,然后很投入地去尝试,然后很快地放弃。

那时候,不安分、爱幻想的张朝阳似乎每天都在寻找自己长大了要做的事情。9岁时,怀着英雄情结的张朝阳开始练习武术,他梦想着身怀绝技,既能打抱不平,又能报效国家,光宗耀祖。妈妈很支持张朝阳,认为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保护自己,还特意给他做了一条像模像样的灯笼裤。装备虽然专业,但灯笼裤还没穿几天,张朝阳对武术的狂热就逐渐退烧,转而迷恋上了绘画。

儿子的每次选择后面,都是母亲不打折扣的支持。张朝阳想学画,但当时没有课外班,母亲就介绍工厂里一位画画较好的人来教儿子。画了几天以后,张朝阳便觉得自己画得不错了,拿作品想让老师表扬,没想到那位老师对他说:“这还差得远,你得多练基本功。”这话无疑直接否定了张朝阳,张朝阳感觉自尊心遭受打击,很受伤,一气之下干脆不学了。

之后,张朝阳又开始痴迷音乐。10岁那年,他练了一年的二胡,终于能将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拉得有模有样了,但他童年的音乐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

原来,在10岁那年岁末,张朝阳突然觉得音乐与自己的兴趣和志向离得太远,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宣布从此与音乐告别。

后来,张朝阳又学做飞机模型,因为聪明、有灵气,学得也不错,但因为没有坚持,最后也半途而废了。

张朝阳的童年基本上是个尝试的童年,是个新鲜的童年,是个没有特别成绩的童年,但是个真正的童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