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特信——搜狐前传
有媒体描述张朝阳第一次融资结果时,用了很童话、很美好的表达方式:1996年11月13日,张朝阳怀揣一张22.5万美元的支票在北京机场着陆,他用这些钱创立搜狐的前身——爱特信信息技术公司,为中国人提供互联网接入和搜索服务。
其实,张朝阳当时的经历远比这描述的艰难,他并不是带着支票信心满满地回到中国,而是心里七上八下地落寞地回国,然后忐忑不安地等着承诺投资人的钱到账。但是,通过这浪漫的描述,我们可以继续想象这张“支票”的来历,确实足以让当时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惊诧莫名:它仅仅是因为一个来自中国西北的瘦削小伙子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会议室里向那些蓝眼睛、高鼻梁、戴金丝眼镜的有知识有财富的老外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而得到的。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像小伙子讲的那样发生了,那么他不仅会名扬世界,更能成为亿万富翁。如果没有发生,那他也不需要作任何的赔偿。
这就是西方的风险投资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落地生根,最终还开了花、结了果的故事。
不管怎样,张朝阳开张了。
有了钱做什么?这是张朝阳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他决定先从立即就有利润可赚的域名注册和网页制作做起。就这样,张朝阳开始了自己的尝试。
1996年10月,搜狐的前身——爱特信公司在北京诞生。这是中国第一家完全依靠风险投资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英文名称为Internet Technologies China,简称ITC,公司主要致力于中文互联网内容和技术的开发。由于工商部门要求必须取一个与ITC谐音的中文名称,于是张朝阳就给公司取名爱特信。
除了知道要做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外,张朝阳对公司的未来也一无所知。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把网络当成一个开放的人类新大陆,内容提供商可以去这个大陆上建立内容,而我们则把服务器托管。我们没有信息执照,只能是免费,开放平台从此开始。”张朝阳如是说。
同年年底,一个风雪交加的白天,张朝阳把用1万多块钱买来的服务器送到了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