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9日颁布的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11号令明确规定:自2002年7月1日起,停止协议出让经营性项目土地,而一律实行招标、挂牌、拍卖。11号令公布的那一天,我正在外地出差,潘石屹在电话中兴奋地说,“革命,这绝对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
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潘石屹一直在等待市场公开出让土地,而未敢去寻求协议土地,“因为那是非法的”。但潘石屹和他的SOHO中国一起失望了。“土地革命”遭到利益集团坚决而有效的抵抗,仅2002年7月~10月,北京就有8 800多万平方米土地被圈走。2003年,全国查处了16.8万起土地违法案例,北京98%以上的土地仍是通过协议方式出让的。
但这些巨量土地都与潘石屹无关。“要是那时(2002年、2003年)敢拿地做项目,到2004年差不多可以收尾了。”潘石屹后来说。而那两年圈地的地产商,有的没投入一分钱,后来以几十倍的价钱把地转手给了他人。
SOHO中国的北京项目,除了现代城、建外SOHO是早期协议拿来的地,望京SOHO是公开市场拿的地,其他都是从别人手上买来的现货。中关村SOHO基本是稍加包装,每平方米加价1万元就卖掉了。嘉盛SOHO也是如此。他在上海收购的几个项目,也都是现货。这些案例只能证明一点:潘石屹是个营销天才。譬如他早期的商铺拍卖,2011年4月推行以网络销售为核心的营销体系改革等。他身上的商业味道是如此浓郁,以至于人们有时会怀疑,他的每一条微博都是策划遗留的晶体。
潘石屹一度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是因为他与张欣的婚姻。潘石屹和张欣1994年年初经人介绍相识,1994年年底结婚,随后共同创立SOHO中国的前身中鸿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我们两个人的结合,是最不可想象的。”张欣对我说。潘、张有两个儿子。
潘、张反差是如此之大。潘石屹自嘲是个“土鳖”,生活、教育和创业都是在内地,做过公务员,闯过深圳,下过海南。而张欣则是个“海归”,随母赴港,14岁就做了纺织女工,后来读了剑桥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曾供职于巴林银行、旅行者集团、高盛投资集团等机构。以下两个传闻已被潘、张默认:婚后张欣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潘石屹衣柜里的衣服全部扔掉;有几次,两人的争吵是如此激烈,以至于张欣收拾好了行李,买好了机票,准备离开。
张欣曾经对我说:“我有一个梦想,总是希望中国的现代化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上实现。”她和老潘还有另外一个未曾明言的梦想:SOHO中国基金会某一天在中国能有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那样的影响力。
据与张欣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士说,张欣就像是个说中国话的外国人,完全是用典型西方的方式来与中国政府部门和客户打交道。深谙中国国情的人们私下里会说,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思维体系难免会发生碰撞。所以,SOHO中国处理这些对外关系,离不开潘石屹。当然,公司的主要话语权似乎是由张欣主导,这与公司的股权安排并非没有关系。
外界都知道潘、张是中国地产界少有的几对夫妻搭档之一(其他有两三对夫妻搭档已经和平分手),“身家数百亿”,但很少有人知道,从股权结构来看,名为董事长的潘石屹更像是公司的一个高级打工者。
SOHO中国迷宫般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的控股股东Boyce及Capevale(BVI)原先分别由潘石屹及张欣全资持有。2005年11月14日,潘石屹将其于Boyce的全部股份赠予张欣。张欣则将其于Boyce和Capevale(BVI)的股份转让给了专为设立一个信托基金而注册的Capevale(Cayman),2005年11月25日,张欣将其全部股份授予这个信托基金。
SOHO中国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了11家公司,全资、绝对控股或控投了内地9家有业务的公司。其招股说明书称,潘石屹仅持有SOHO中国附属子公司于中国内地的极少数股份,“潘先生于本公司股份中概无任何经济利益,而张女士不再是本公司股东”。但张欣是上述信托基金的唯一受益人。而该信托基金持有SOHO中国66.48%股份,因此可以说,张欣间接控股了SOHO中国。
这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股权安排。根据这种股权安排,从法律上来说,潘石屹、张欣均未直接持有SOHO中国的股份。所以,若是以SOHO中国的市值来计算其个人财富,他们确实没有资格登上内地的富豪榜。
潘石屹的故事如此漫长,但他所有的一切却植根并依赖于房地产的市场化。潘石屹是这样,易小迪也是如此。易小迪说,“阳光100一开始就是从市场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由于缺乏强大的资金背景与土地资源,我们的项目开发很早就养成了精耕细作的风格。”
我在整理写作附录中的地产大佬创业故事时发现,我所写的所有地产大佬,宋卫平、黄文仔、朱孟依、许家印、吴亚军、张力、李思廉,居然都是民营企业家。这再次证明,他们确实是市场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