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佾篇第三(4)

论语的智慧 作者:丹明子


鲁定公问道:“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应是怎样的呢?”孔子说:“君主应该依礼法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诚地服事君主。”

【人生智慧】在这一章中,孔子谈到了领导者的管理艺术。作为管理者,对于下属的使唤一定要合乎制度,哪些事情该由下属去做,就让下属去做。如果该自己去做的事情,也让下属去做,或者把该由这个下属做的事情安排给那个下属去做,就有失公平了。领导以礼待人,使下属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下属自然会以忠诚来回报。

孔子说:“《诗经·关雎》,快乐而不放荡,哀婉而不悲伤。”

【人生智慧】这一章表面看来是孔子对《诗经·关雎》的评价,仔细分析则可以看出孔子对于一个人情感控制能力的重视。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在孔子看来,情感的表露也应当合乎礼仪。即使是快乐或哀婉之时,也不会乐悲而忘形。

现代人注重感情的释放、个性的张扬,对于“度”的把握似乎有所松懈。然而,如果置理智的情感控制于完全不顾之地,常常会乐极生悲、事与愿违。就这一点而言,现代人还是应当仔细体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涵义。

鲁哀公向宰我(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询问做社主用什么木。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战栗。”孔子听了这话,说:“已经做成的事情不要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情不要再劝谏,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追究了。”

【人生智慧】在这一章中,孔子大概不满意宰我“使民战栗”的解释,然而又不好正面批评宰我,于是便说已经过去了的事,就不要再去追究它了。西方也有谚语说:打翻牛奶,哭也没用。孔子虽然表现出一种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不过我们还是不应该回避过去,因为俗话说得好,“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很小啊。”

有人便问:“他是不是节俭呢?”孔子说:“他收取了人民的市租,手下的官员从不兼差,怎么能叫节俭呢?”

那人又问:“那么,管仲懂得礼仪吗?”孔子说:“国君宫门前树起了一个塞门,管仲也树起一个塞门。国君为了与邻国修好设宴,建立放置酒杯的坫台,管仲也建了。如果说管仲懂得礼仪,那谁不懂得礼仪呢?”

【人生智慧】孔子对于管仲颇有微辞,认为管仲器量小,不节俭,不顾礼仪。孔子对于管仲的评判有理有据,十分客观,这也正是孔子为人正直的体现。

孔子把有关音乐的道理告诉鲁国的太师,说道:“音乐是可以掌握的:开始演奏,整齐和谐;继续下去,纯纯和美,皦皦清晰,绎绎不绝,这样就完成了啊。”

【人生智慧】这一章中,孔子与鲁国太师讨论了音乐演奏在美学上的特点。

仪这个地方的守边官吏要求拜见孔子,说道:“所有到这里的有道德学问的君子,我从来没有不和他见面的。”孔子的随行学生让他见了孔子。他辞别出来后说道:“你们这些人何必担心他没有官位呢?天下黑暗的日子久了,上天将要使他老人家来当人民的导师了。”

【人生智慧】这一章通过他人的视角与评判对孔子的德行与学识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