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寂寞和我的心痛永远在一起……”
每当耳边响起《懂你》这首歌,思念的泪潮便会从心底涌出。我是家中的独生子,大学毕业后本想回到父母身边尽孝,但妈妈认为我们生活的城市发展空间有限,逼着我离家远行。
“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名言一直与我相伴,它像一颗种子,由妈妈亲手种在我的记忆里。所以,我听从了她的建议。我不知道在外发展和回家,到底哪个更好,但这是母亲的愿望,我不想让她失望。
我十二岁开始读寄宿学校,每周休息一天。周六下午六点左右回到家中,周日晚餐后,妈妈送我到公交车站。学校上课的日子,妈妈几乎从不去探望我,哪怕是我生病也是如此。我虽说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但刚离开妈妈的日子还是有些不习惯。每当看到同学的妈妈来学校,我就抱着篮球跑向学校球场,用打篮球来排遣那种失落。
我知道,妈妈并不是不想我。每当我背着书包出现在家的楼下,妈妈便伸出头来笑着叫我的乳名。有时,门刚打开,她就把做好的美味递到嘴边,迫不及待地让我品尝。
母亲是我永远的家园,但我长大了,离开了。
她希望我离开,也许她并不明白,哪个才是她真正的愿望……
离家打拼,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妈妈。特别是妈妈退休之后,爸爸还在继续工作,我们家在这个城市里也没有亲戚。妈妈的生活圈子很小,她又是个有思想的人,退休之后一定会很寂寞。每当夜静更深的时候,我的内心会悄然问道:“妈妈,您好吗?”
一天我给家里打电话,接电话的是爸爸。我感到有些意外,平常每次最先接电话的都是妈妈。难道妈妈生病了?面对我不安的揣测,爸爸有些不快地说:“你妈妈做月嫂去了!”
“什么?!”我惊讶极了,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做月嫂去了!”爸爸的回答。
月嫂是多么辛苦的职业啊!一天二十四小时,全部受一个小婴儿的控制,对于多年前就患有神经衰弱的妈妈来说,睡眠首先就是大问题。我记得她的入睡时间在晚上十点左右,超过了这个点就会整夜无眠,而且,一连十多天都会睡眠不好。月嫂这种职业,不可能有正常的作息时间,妈妈为什么要去做月嫂?
我们家的财务状况,很多年以前妈妈就对我透明。我大学毕业时,妈妈为了让我安心工作,再一次把家中的财务状况向我交底。妈妈有退休费,爸爸有工作,近期家中没有什么大的开支。难道妈妈对我有所隐瞒,难道家中经济困难吗?
如果直接问妈妈,她肯定不会承认,我没有给她打电话,只是在第一时间给家中寄去一万元钱。可是一周后,妈妈把钱给我退回来了。这更让我不安,虽然工作很忙,我还是坚持请假回了一趟家。
到家的那天,妈妈因为工作,竟然不能回家和我团聚。我很生气,也有些想不通。晚上,我想从书柜里找几本书带回去,一叠厚厚的稿纸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拿起来,是妈妈秀气的字体,第一页上是“我为你祈祷”五个字。
那是一个不眠之夜,从第二页开始,除了去给茶杯加水,我的眼睛没有离开过手稿。
我很难形容那个夜晚对我的震撼,同时也很奇怪,此前的二十多年里,我竟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些手稿。妈妈似乎是在秘密的空间里,悄然挥动着神秘的笔,记录着我的成长之路。那是一条漫长又短暂的路,一条既熟悉又陌生的路……
妈妈没有读多少书,也谈不上很高的文学修养,但这部近40万字、历时18年的亲笔记录,对于我来说,是此前读过的文学作品难以比拟的。在那个夜晚,它的熠熠之光照彻黎明前的黑暗,点燃我所有的记忆。
此前,我从没见过妈妈的文章,妈妈写作的动力来自何方?
妈妈回家后告诉我,我现在看到的手稿,并不是最初的。从生下我起,她就在陆续记录一些东西,但那是零散断续的,流水账式的日记。直到后来,我的一位同学的母亲,向她倾诉了自己的悲苦和无援——因为失败的教育,一个家庭处在毁灭的边缘。这促使她重新整理和追忆,将这份18年的亲子手记最终完成,希望通过它,能向有缘的读者提供帮助。
“当然,我也想留点儿东西给你。”妈妈这样说,用淡淡的语气。
除了拥抱她,我无以言表。这礼物太珍贵,超乎想象!
我毫不怀疑这部心血之作,能对读者提供的帮助。这并非自负,觉得自己便是一个成功教育的结果。事实上,我觉得自己辜负了妈妈太多,如果不是天资的限制,她理应有一个更让她满意的儿子。
除了书写一位母亲对儿子睿智和耐心的养育,在我看来,这部长篇手记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对生命和爱的追寻,它是给生命的一次虔诚的、爱的祈祷。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只有爱与家庭,才能向我们提供永恒的家园,时刻等待着游子的回归和心灵的安详。当妈妈告诉我她写这部稿子的目的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愿意出版它的人,以此告慰她。只有这样,才能让它与更多的有缘人相遇。
提到当月嫂的事情,妈妈的回答让我错愕,原来她只是想找到一个文字功底好的雇主,以便帮助她改好这个稿子,因为她觉得自己的水平太差,书中有很多错字和错句,也许还有很多错的典故。妈妈的生活圈子真的太小了,她不知道,这本来会有更容易的办法。
我劝她别再去做月嫂了,将这件事情交给我。她没有答应。经历了这部稿子的写作,她已经迷上了写作,而在当月嫂的过程中,她更发现育婴和早期教育是一门学问,她说她很想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写成书,分享给需要它的人。
我说服不了妈妈,对于退休的妈妈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安慰。
经过一番努力,我找到磨铁图书公司以及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他们愿意出版这部作品,并正式命名为《给生命一次爱的祈祷》。诚然,全天下母亲都会为自己的孩子祈祷,而全天下的孩子们,也会为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的母亲而祈祷:祝妈妈们健康长寿!
骁儿
2011年4月
正文
序/你的寂寞和我的心痛永远在一起
我这爱你的18年 作者:黄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