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上善若水

道德经的觉悟 作者:丹明子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 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 水有利于万物,

而不争; 却不和万物相争;

处众人之所恶, 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下的地方,

故几于道。 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善地, 居住在像水一样顺应自然的地方,

心善渊, 心胸像深渊一样顺应自然地保持平静,

与善仁, 待人真诚仁义,

言善信, 说话像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

政善治, 理政治国像水一样,善于净化污秽,

事善能, 处事像水一样,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

动善时。 行动像水一样涸溢随时,自然顺应天时。

夫唯不争, 正是因为不与人争,

故无尤。 所以不会招致怨恨。

人生觉悟

水有形却无状,谁也不能说清水的形状,我们把它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它就是什么形状。比如我们将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就是圆的。它柔弱得好像没有自己的性格,好像谁都可以任意欺负它。垒个水坝拦它,它就静止不动;拿刀斧砍它,它也静静地承受,却不受伤害;把它洒向空中了,它就像珠子那样圆润地飘散开来;把它放进狭长的通道中,它就像蛇那样滑行;它遇热成汽,遇冷结冰,遇风起浪,遇水相融。河由它淌成,海由它汇成,井有水才是井,泉有水才是泉。谁都愿意向高处走,唯有水,无论你把它提到多高的地方,它都向着卑下之处流淌。

老子说,最完善的人所具备的上等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水的特点是能够滋润万物,使它们尽情生长,而又不与万物争功夺利,始终保持着平静。可以说是最温柔、最善良的东西,它所具有的宽广胸怀和毫无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是最接近大道的本质的。这正是我们人类最应效法的德行。

在老子看来,水的行为方式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当它流动遇到阻碍时,它会迂回百转继续前进,这就是曲则全,也是谦虚容忍的美德。而这种美德也与大道的柔软特性最为接近。我们人类应学习水的这种与世无争的宽容,学习水这种滋润万物而不图回报、功成而不倨傲的谦虚品德。而这也正是大道的德操。这与许多人在取得成就时,只知道夸耀自己的努力及运气是多什么的不同啊。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著名禅师。有一天,一位自大得出名的大学教授特意来向他“请教”禅学问题,名为请教,实为借机自吹。南隐禅师当然知道教授的来意,不过还是要以茶相待。他把茶水注入这位教授的茶杯中,茶杯中的水很快就满了,他却没有停手,还是继续往里倒。那位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从杯中溢出来,觉得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不要再倒了!水已经漫出来了!”南隐禅师听了,不再注水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他对教授说,“里面已经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杯子里的水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的确,心中已经装满“自我”两个字,哪里还学得了水的德行!

我们更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到有多少人因恃才傲物、居功不逊、不能宽待他人而招致杀身之祸,或是自取灭亡的。汉初名将韩信,居功自傲,不懂得谦虚谨慎,最终落得木剑穿心。明朝大太监魏忠贤不也是因为恃宠傲慢,遭天妒人怨,落得个身首异处、千刀万剐。三国时期的张飞,经常体罚下属,后因关羽的亡故,又以暴政对待下属,结果遭到杀身之祸。

如果我们想体会大道的精髓,使自己形成最完善的人格,帮助自己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从而使自己的为人处世达到最和谐的境界,我们就要拥有像水一样的品行。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而不图回报;避免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不去争夺一时的利益得失;面对困境依然坚持;愿做人们所嫌弃的苦差事;取得成绩时,不抢功自傲,谦虚礼让。唯有如此,才会与大道相一致,不会遭到他人的攻击而增加自己的烦恼与痛苦,会得到人们的赞扬和认同,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逍遥。

老子在《道德经》的五千言中多次提到水,他把水作为人格的最高显示。人与人交往接触,很像水与水的交融,嫉妒心、猜疑心、贪心、杀心、戒备心都会搅浑了清水。所以老子谆谆教诲我们,言谈要像水那样,循循善诱、平和清静、以诚感人;施政要像水那样,甘居低下,走到人心的深处,从而得人心。

孔子曾经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了解到水柔静的真意,才能体会到水谦卑的本质,才能懂得奉献不争的深刻。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智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