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道德经的觉悟 作者:丹明子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乘乘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

忽兮若海, 兮若无所止。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绝学无忧。 弃绝异化之学就可以没有忧患了。

唯之与阿, 顺从与违背,

相去几何? 它们相差有多远?

美之与恶, 美善与丑恶,

相去何若? 它们相差又有几何?

人之所畏, 人们所畏惧的,

不可不畏。 我也不可能不畏惧。

荒兮,其未央哉! 茫茫广漠,宇宙中的道理是没有尽头的!

众人熙熙, 众人都高高兴兴,

如享太牢, 好像在分享盛大宴会的美餐,

如春登台。 又好像春日登临楼台远眺美景。

我独泊兮,其未兆, 唯独我淡泊恬静对周围的环境无动于衷,

如婴儿之未孩。 就好像刚出生的婴儿还不会笑。

乘乘兮, 心有牵挂啊,

若无所归! 仿佛找不到归宿!

众人皆有余, 众人都富足有余,

而我独若遗。 而我却好像独自有所遗失。

我愚人之心也哉, 我这愚人的心灵啊,

沌沌兮! 混沌无知啊!

俗人昭昭 世俗之人都那么清醒、明白,

我独昏昏; 我独自一人就好像昏昏沉沉;

俗人察察, 世俗之人都那么明辩、清楚,

我独闷闷。 我独自一人思绪纷乱、忧愁。

众人皆有以, 众人都有所作为,

我独顽似鄙。 只有我冥顽不化而且鄙陋。

忽兮若海。 它就像大海一样难以捉摸!

兮若无所止。 它就像没有止境隐约不清!

我独异于人, 我只想和别人不一样,

而贵食母。 是因为我注重事物的根本。

人生觉悟

这一章的标题叫作独异于人,讲述的是了解大道的人有什么样的独立人格和性格。具体地说,就是老子在绝学无忧后的境界与状态。对于一般人来说,之所以有太多烦恼和忧愁,就是因为区别之心太重,对任何事情都要进行划分、比较和选择。而了解大道的人是不会纠缠于这些无谓的规则与定义之中的。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没有分别的,所以烦恼与忧愁自然不会生起。也许他们有的只是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与孤独。

了解道的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世人都喜欢追求美好的东西,讨厌丑恶的东西,追求不到美好就会产生烦恼,就好像看到人家的妻子长得漂亮,就看自己的妻子不顺眼一般。了解道的人则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美丑之分;世人在放纵情欲时,总是兴高采烈、忘乎所以,就像是参加一个丰盛的宴会,又像是在春天登上高山领略那繁花似锦的美景一般。了解道的人则保持着淡泊恬静的内心世界,因为那一切只是外在境界,转瞬即逝,并非本质;不过,人们害怕的东西,了解道的人也一样害怕,比如豺狼虎豹对人的伤害等;世人都喜欢占有,喜欢争名夺利,都为满足自己的私心而不停地抢夺和斗争,似乎得到的越多,生活就越美满。了解道的人却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左右。

曾经听到这样的一个笑话,是讲一个和尚忘性极大,以至于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忘记了。当时认为这个和尚可真是够笨的,现在想来,那个和尚才正是老子所说的最大的“愚人”。他能够去掉自己与他人的分别,进入无我和忘我的境界,这不正是大道的境界吗?

因此,只有真正的愚人,也就是那些在世人眼中傻到底的人,其心灵才是真正的空灵的,不沾有丝毫世俗的概念,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存在的,连他们自己也不存在。所以他们的心中是空无一物,无牵无挂,像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我们聪明人要想拥有他们那份逍遥的境界,只有了解大道的根本,并与大道相融,万事顺其自然,才能拥有茫茫大海般的宽广胸怀,才能不被世间的烦恼和忧愁所干扰。

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理解老子这番话的含意,也会受益匪浅。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意思是说,顺从与违背相差多远?美善与丑恶相差多远?按照老子的观点来说,应该相差不远。那么,我们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从顺从走向违背,从美善走向丑恶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不可不畏”。

因此,只有做到对待喜乐、美食、美景淡然处之;对于欲望所得,怅然若失、毫不动心;对于别人会自我炫耀的事情昏沉迷糊;在别人斤斤计较的时候一声不响;在别人都有所作为时冥顽不化。这才可以说是注重生命的根本,也就是道的情操,也才能真正做到保持自我,不入流俗。这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