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
从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涛涛的爸爸就不断鼓励儿子多问“为什么”,而且对他的问题是有求必应。这令涛涛成为了一个很“博学”的孩子。可现在,涛涛爸爸却为儿子的“为什么”感到有些头疼了。
原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涛涛的偏科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数学,很多稍微有些难度的题目他都解不出来。每次遇到难题,他都会跑来问自己:“爸爸,这道题怎么做?我想不出来……”孩子问问题是好事,可有些问题很明显就是不愿意动脑筋的结果。对此,涛涛爸爸非常生气。前几天,甚至他还因此骂过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自己想去啊!”
事后,涛涛爸爸非常后悔,为什么要骂孩子呢?可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该怎么办?晚上回到家里,正好听见妻子在给儿子做辅导。他轻手轻脚走到房门前,仔细听着里面的谈论。
“妈妈,你看这样做行不行……”儿子问。
“嗯,比刚才好多了!但是还有点问题。这个,……你想到了吗?”
“对啊。还是不行。”
“别着急,已经离答案很近了。我们很有进步。再努把力就成功了!”
“嗯。那这样呢?这回总行了吧?”……
涛涛爸爸长出了一口气。看来,自己还是缺乏耐心啊!
涛涛爸爸在骂涛涛的时候我听到了。其实,涛涛还是很聪明的,只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太喜欢动脑筋罢了。鼓励他一下,再加上慢慢引导就能让他的小脑袋动起来了。”
——涛涛妈妈
【场景分析】
对于孩子而言,向家长问问题是他们探索外界知识最普及、最原始的方法。在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要想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就要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同时对他们的问题给予妥善的解答。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要让孩子在问问题方面形成对父母的依赖性。出于对世界的好奇,孩子们往往会问得没完没了,甚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面对渴求知识的孩子,很多家长都恨不得倾囊相授,把最精准、最直接的答案告诉给他们。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很见效果的,但从长远来看,却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到一定的反作用。
也许你会对此感到奇怪:知识多了反倒对智力发展有反作用?其实,我们不是不支持让孩子有更广阔的知识面,而是反对不让孩子自己思考,把所有答案都传授给他们的“填鸭式”教学。如果我们对孩子的问题有求必应,而不用孩子自己去思考、探索,那么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父母形成严重的依赖,甚至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到那时,恐怕我们就悔之晚矣!
涛涛的爸爸很注重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从小就引导他多问问题,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他的实际做法却有些不妥——为什么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而不是让他去探索,去思考呢?如果我们把答案的线索告诉了孩子,然后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能查找到的资料等去寻找答案,那么对他们的发展岂不是更有好处?
相比之下,涛涛妈妈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赞赏。在鼓励中让孩子自己探索,在成功中树立孩子的信心,在信心支持下培养孩子多动脑筋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一个真正聪明好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