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可遇
善静27 岁的时候弃官出家,去乐普山投奔元安禅师。元安禅师让善静管理寺院的菜园。他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在劳动的过程中默默无闻地刻苦修行。有一天,寺内一位僧人认为自己才华横溢,已经修业成功,完全可以下山云游了。
于是,他自信满满地到元安禅师那里辞行。当然,下山是要得到元安禅师批准的。元安禅师听了那位僧人的话,笑着对他说:“四面都是山,你往何处去?”
僧人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禅理,只好转身离去,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寺院的菜园子。善静在菜园子里锄草,看见僧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关切地问:“师兄为何如此苦恼?”那位僧人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善静马上心领神会,“四面都是山”就是暗指重重困难、层层障碍。实际上元安禅师在考验那位僧人的信念和决心。可惜他没有明白师父的意图。于是,善静笑着说:“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鸟飞。只要你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将你阻挡。”僧人经过点拨后,又来到元安禅师那里,说道:“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鸟飞。”僧人以为师父一定会喜笑颜开地夸奖他,然后准他下山。谁知元安禅师听后,先是一怔,继而眉头一皱,两眼直视僧人道:“这肯定不是你自己悟出的答案!是谁帮助了你?”元安禅师对僧人说:“怀才,就好比怀孕,时间久了大家都会看出来,瞒都瞒不住。管理菜园的善静,将来是很可能有一番作为的!多学着点吧,他都没有提出下山,你还要急着下山吗?”
常听一些“怀才不遇”的人发牢骚,环境不顺、机会难得、工作平凡无成才希望、条件不好无成功可能……一句话:英雄无用武之地。然而,历史和现实无数事例却恰恰相反,那就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就怕你不是英雄。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领导分不清人才优劣,或不善于放手使用人才,甚至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同事中也难免有一些人常常不择手段地进行恶性竞争,排斥有才能的人。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确实导致了一些优秀人才被埋没。但是,更多的一些“不遇”之才,并不是由于客观环境造成的,而是在于自身观念没有更新,在于对“用武之地”缺乏辩证认识。
环境不顺吗?虽然“用武”需要适宜的环境,但人不仅有被环境规定了的一面,还有按照自己心愿改变环境的一面。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有一个作家叫肖洛姆· 阿莱姆,小时候后母常打骂他,每天晚上他悄悄躺在床上流着泪把白天后母骂他的话一一记下来,天长日久竟记了一大本。后来,他把这本骂人的词汇按字母的顺序编了一本辞典,取名为《后母娘的词汇》。他说,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此后,他的其他作品中许多尖酸刻薄的话,也都是从《后母娘的词汇》中抄来的。自古雄才多磨难,问题是不要在逆境里消沉,而要在“逆境”
中奋飞。同逆境抗争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人生不会出现永远一帆风顺,普通人和人才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对待逆境是未战之时先找出逃跑的路,还是激流勇进、百折不挠。
机会难得吗?不,机会就在你身边。谁都见过泥巴干了要裂缝,但李四光却从研究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出发,并以此为实验依据,研究了地球板块学说,确立了地质力学理论,为研究地理、开发能源探出了新的道路。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那么为什么只有个别人能认识它、抓住它?爱迪生说过:“我平生从没做过一件偶然的发明,我的每次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严格实验的结果。”
工作平凡无成才希望吗?殊不知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科技成才的踪迹。钟表匠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理发师阿克莱发明了线机,宝石工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这一切都说明,岗位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方便,但却不能决定一个人有没有科学成就。
条件不好无成功可能吗?祖冲之用小竹棍计算出圆周率近似值;镭是在“一所既类似马厩,又宛若马铃薯地窖”的十分简陋的实验室里提炼出来的;著名小说《呼啸山庄》是女作家艾米莉· 勃朗特在厨房里写出来的。条件好,当然是每个有志成功者所希望的,但条件不好也不必泄气,可以创造条件。有时在创造条件中,往往会有重要的发现。如世界上第一幅望远镜是伽利略为了给自己创造观察天体运行的条件而发明的,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雷文霍克在研究微生物时,发明了显微镜。所以,人才,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奋斗之才。
朋友,如果你还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话,那也许你自己并不是“英雄”,真“英雄”就能找到用武之地。